截止发稿,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24天,累计票房已超过44亿元,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二位。走出国门的《流浪地球》表现不俗,北美地区票房达3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多万,上座率90%。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在好莱坞的“区域明灯”下,仍旧取得这个成绩,可喜可贺。“特别感谢”的吴京先生也是凭借这一作品,荣登“百亿票房”男演员俱乐部。
不谈电影特效好不好、不谈主演演技好不好、不谈被吹爆的“饱和式救援”剧情、不谈大厂撤资肠毁青的花边新闻。今天想来聊一下电影里面的“流浪地球”这个号称地球最高级别的项目,剖开了来看,流浪地球项目一点也不流浪,而是精心设计、完备预案而又不断快速调整再设计的战略项目。
何为战略?曾有人很浪漫的给下了一个定义——战略就是一场旅行。定义简洁有力,却是把战略说了个清楚。和旅行一样,战略需要回答两个最基本而又最关键的问题:去哪里和如何去。流浪地球项目既可以说是一次旅行,也可以说是一次逃亡,却是很好的回答了“去哪里”和“如何去”的问题。
☛ 流浪地球去哪里?
电影一开始就给出了解答,地球要去一个新的太阳轨道——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4.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比邻星有人去过么?没有。所以战略“去哪里”,去的是一个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这跟旅行可能不太一样,旅行去的地方,有可能是有人去过的,也有可能是没人去过的。
☛如何去?
去的路径分为四个阶段,预计需要2500年。第一阶段,通过转向引擎,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二阶段,启动地球推进引擎,让地球开始脱离自身轨道,最终逃离太阳引力,飞向太空;第三阶段,地球加速滑行;第四阶段,在接近目的地时,地球减速滑行,泊入比邻星新轨道。
在设定流浪地球“去哪里”和“如何去”的目标时,还需要评估研究外部环境,并且配备相应的资源。为此,流浪地球等比例建立了垂直地下城,尽可能的还原了各个城市,甚至还保留了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一半的地球人得以进入地下城生存和生活;在全球范围招募航空航天员,发射了领航者号空间站,携带了足量的燃料、尽可能完整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当前世界最先进、绝对理智的MOSS机器人中控系统;全球范围内建造10000座推进器,配备火石作为燃料;成立了最高指挥部之联合政府,建立了可以向全球发布信息的通讯广播系统;研发配备无论在地面还是太空行走作业都必备的透明头盔防护服……一切看起来很是完美无缺的战略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却也不得不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从而做出调整。
☛地球“逃亡”的过程,为什么一定要靠近木星?
如果不靠近木星,是不是就可以不被木星的引力捕获,从而避免后续一系列的灾难和救援?这一方面是电影剧情设置的需要,另一方面从科学经济的角度,也是为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改变地球的航行方向和速度,尽快逃离太阳系,最大程度上减少太阳氦闪的危害,从而更快的到达比邻星。靠近木星去“薅木星最后一次羊毛”的初衷对流浪地球是好的,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木星引力发生了激增,从而引发了后续的故事。
在即将撞向木星的情形下,联合政府放弃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流浪地球计划,启用火种计划,保全空间站,为的是最大可能性保留生命、重建家园;空间站尽管启用了休眠的低能耗模式,却挡不住“刘培强”等一群所谓“叛逃者”出仓,奔向控制室;地球上的人也没有闲着,干等末日的到来,反而是调整方向,调转车头,奔向点燃木星的希望;点燃木星的计划前一刻带来了希望,后一秒便被MOSS泼了冷水,已有科学家在7小时前提出了这种方案,然而MOSS计算后,成功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不经济、不划算;“儿子”刘启提议并主导的点燃木星的火箭确实从地面发射向了木星,然而却没能成功,还要靠着空间站的“老爹”刘培强开着飞船、装着万吨燃料撞向木星……一系列的未知变数,让天上、地上、地下的人不断的变换方案,积极应对。
流浪地球正如战略一般,因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而越发迷人、性感。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本来没有想主要推这个产品,推出后却大受欢迎,于是我们会调动资源和精力,把意料之外的产品作为战略重点。比如谷歌公司的“在线博物馆”计划,故宫的文创品牌。不可预知的“风险”或者是“风景”,推动我们调整战略方向和战略路径。
战略还需要回答“在哪竞争”和“如何制胜”的问题。作为一个全人类的项目,流浪星球必须跳脱出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或许需要跟时间赛跑,跟未知的“外星来客”同呼吸共命运,甚至还有可能是下一个“木星引力突增”的情形。胜则继续流浪,直至到达目的地;败则满盘皆输,什么都剩不下,唯留星空中的一点尘埃。由此看来,如果本着利益最大化角度,流浪星球是一个只能胜不能败的项目,因为失败的成本太大了,项目输不起,人类输不起。
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战略的成败也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定义战略的成败?或许可以从《战略罗盘》的四大视角一探究竟:
从规划视角——战略有没有?
从定位视角——战略好不好?
从能力视角——战略实不实?
从学习视角——战略快不快?
这四大视角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要件,缺乏任何一个视角都可能导致致命失误。
☝ 没有规划视角,有可能成为“战略流浪汉”,回答不了“我是谁”“到哪去”“如何去”的问题;
☝ 没有定位视角,有可能成为“战略东施”,人云亦云,盲目模仿;
☝ 没有能力视角,有可能成为“战略墙头草”,头重脚轻根底浅,类似浮萍、漂浮不定;
☝ 没有学习视角,有可能成为“战略恐龙”,对外界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进化缓慢,最终被历史潮流淘汰。
电影里的“流浪地球”是一次有规划、有执行的战略之旅。电影之外的我们,除了走进电影院、买一张电影票,为票房贡献绵薄之力,更需要借助实用工具,审度我们的企业发展,乃至我们自身的成长,不做流浪汉,做一个相对而言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