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朝建立前的迁徒过程和原因
緜緜瓜瓞die。民之初生,自土沮ju漆
大瓜小瓜瓜蔓长,周人最早得发祥,本在沮水漆水旁。
周朝的始祖为黄帝的后裔名弃,因黄帝居姬水而姓姬。姬弃因喜农事,尧舜时封为农官,后有功于有民被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位于渭河支流漆水、沮水边,这里是周人的最早发源地。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乃是姜姓有邰氏之女,诗《生民》讲的就是后稷的故事。
到了夏朝时,因为后羿攻夏,后稷后人姬不窋就将周人迁到了“北豳”(今甘肃省庆阳市)。因为这里和戎狄接壤,常受戎狄侵略,后人姬刘又将部落往南迁到了豳地(今彬县、旬邑县一带)。
古公亶dan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太王古公亶父来,率民挖窖又开窑,还没筑屋建厅堂。
古公亶父这个人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他出生在豳地,此时的豳地居住在窑洞里,还没有建筑房屋,更不用说宫殿了。豳地是公刘(公为尊称)建立起来的,他因和后稷一样有种稙的本领而受到大家的爱戴。在公刘与张氏结婚那日,飞来一群麻雀就以此为吉创建了豳国,以麻雀作为部落的图腾。
后来豳人又驯服了野猪,开始了圈养家禽家畜。公刘还在在豳国创建了土窑洞这一穴居的方式,慢慢的周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定居生活,形成新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诗《公刘》就是讲诉了公刘带领周人自北豳迁豳、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的史绩。另有《豳风》七篇,也是描写了公刘封地的农家生活,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太王古公亶父来,清早起来赶起马。沿着河岸直向西,来到岐山山脚下。接着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太王亶公因躲避狄戎又一次带领周人沿着河水边进行迁徒。这次他们又回到了周人的发祥地:“周原膴膴wu,堇jin荼tu如饴”,“周原土地真肥沃,旱芹苦菜甜如麦芽糖”。亶公娶了姜氏女,意味着古公亶父被承认为周原的占有者和统治者,所以可以胥宇(相看宅地),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创建工作:丈量、划分、管理、建筑……从“爰始爰谋”到“戎丑攸行”讲的就是建筑房屋、城池、宫墙、社庙的场景。
走马:指避狄难。水浒:指水涯,水边。后来的《水浒传》直译应该为“居住在水边或水寨的故事”,引申为像太公一样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指“谋求新出路”等。
二,商朝时,诸候周国的发展简史
公亶父改变了周人窑室居住的风俗,建立了城邑,设立了司空、司徒等官职,建立诸侯国从而定居下来。
周原膴wǔ膴,……肆不殄tiǎn厥愠,亦不陨yǔn厥问。柞zuò棫yù拔矣,行道兑duì矣。混夷駾tuì矣,维其喙huì矣!
既不断绝对敌愤,邻国也不失聘问。柞栎白桵都拔去,道路畅通又宽正。昆夷奔逃不敢来,疲弊困乏势不振。
“周原”是周人发祥地,西周故都。狭义指岐山县,扶风县一带。广义指东达武功县,西至凤翔县,北至北山,南到渭河数百平公里。而渭水河畔还有个大家族即炎帝姜姓部落。从此周又开始了与姜族世代联姻,同时向东部发展,又因为抵御了西面的戎人的侵犯,“混夷駾矣,维其喙矣”,得到了商王朝认可。据《竹书纪年》记载“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定国号为周,粗皆国家雏形。”周国初成。
虞芮ruì质厥成,文王蹶guì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虞芮两国争执平,文王启发感其性。我说有臣疏化亲,我说有臣辅佐灵。我说有臣善奔走,我说有臣御敌侵。
这段话说的是虞芮两国起争端,就跑到周国来请文王评断,被周国的强大和文王品德所感动。周国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太公亶父为周国奠定了基础,却想把国家传给三儿子季历,因为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周文王)都很贤明。古公亶公正妃是有邰氏女太姜,她生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太伯知道了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就留下儿子和侄子,带着二弟仲雍避让到江东,建国勾吴。期间父亲去世和弟弟被商毒害,两人回周原奔丧又推辞王位,于是留下了“太伯奔吴”、“三辞王位”的故事。
吴国位于长江以南,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到姬发建周朝时,吴国已传至仲雍的曾孙周章。因为太伯至吴后没有娶妻,在吴地没有子孙。武王见此,又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到了虞,即虞国。此虞国和诗中虞地一致,在山西平陆一带。在春秋时被晋献公“假道伐虢”后而灭,留下了“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芮国开始是姜姓部落,位于山西芮城内。武王时封给了卿士芮伯良夫(姬姓周宗室),当时只是芮邑。据考察此时芮国是位于陕西省大荔县了。周成王时正式建国。春秋初年,在芮伯万身上发生了与郑庄公同样的故事——恶于母。芮伯万却无郑庄公的忍性和自信,逃到了同姓国魏国,后来被秦穆公扶持为国君,成为秦国附庸,最终又被秦穆公灭之。
季历继位后,周国渐渐壮大。季历一边交好周边姜氏部落;一边和商朝保持良好关系,娶了商贵族任氏之女太任为妻。同时他一边吸收商朝政策和文化,大力发展农业,推行仁政;一边又治理宗室,整理军备,进攻周围的戎狄部落,扩张领士提高政治地位。商朝后期周国成为西方的强国,周边各部落纷纷归顺,引得商朝的恐慌和不安。商王文丁假意召季安到殷都,封其为“西伯候”后软禁,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季历去后,其子姬昌继位。姬昌一边广施仁德如:提倡尊老爱幼、礼下贤者社会风气;推行井田制,对农民实行九一而税;商人不受关税;罪不及妻等政策,发展了社会经济,吸引了社会人才。一边又封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不断向周边发展,并将国都迁到丰镐,这是周人的第四次迁徒,最后一次是平王迁都。
在姬昌受封为三公时,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诸候纷纷信服他,纣王害怕了也做了和祖父一样选择,囚禁了文王。不过强者终是强者,能人终是能人,这些困境又算得什么,于是有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等等领域的根源——《周易》的诞生。
但天下大势不因为一人去世(文王被救后年老身弱)而改变,周朝统一全国只是时间问题。文王救出后致力于攻殷,文王去后,武王继位。最终商朝被周灭,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武王在位两年殁,成王年幼,周公监国。周朝初建期间,封有的姬姓诸侯和畿内采邑共有几十个,主要是:太公子,季历子,文王子,武王子,周公之子及姬姓宗室功臣等。“緜緜瓜瓞”不绝也,具体的建国封国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