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w8的怕与爱

距离上次梳理,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去年三阶回来的实时梳理,到现在学着“闷”到发酵,发酵到“盖不住”再写。似乎是一种心智的成熟,也像是一种灵性逃避。

今早起床后,照例完成了读书分享,谈起了中考后,父母怀揣着家里仅有的500块,就敢带着我和弟弟直奔北戴河,再去天津。一路上,当有初次见面的叔叔伯伯热情接待我们的时候,从小怕生的我都会感觉疑惑且心累。今早再次回看,是想要接受这份关爱与内在的不配得感在掐架。时隔二十年,我依然感觉得到自己的内耗。近来,我也在犹豫是否要兑现对仔儿的承诺,独立陪他去新加坡展演。5年前的暑期因为外出旅游而未能好好陪伴姥爷最后几天,成了我内心永远的痛。虽然见到了最后一面,但是当时的姥爷已经不能开口说话,有太多的“来不及”……我感觉到了内心深深的恐惧。因为今年姥姥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二姨每天定时定点要和姥姥视频通话,她说其实对姥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睡梦中离开。我也认同,但同时就更加恐惧,连最后几句话都来不及说。

今年读了《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明白了生而为人真正求的,“善终”最大。既然我们的归途都是这具肉身的死亡,那么未亡人最直接真实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带着平和的心态,唱诵经文送他们离开,让他们走得安心无牵挂。

然而,当年姥爷离开后,强大的“我执”驱动着我死不松手,我执拗地认为用活成姥爷的样子是对他最深的缅怀。在云若姐的支持下,我又一次梳理和父亲的关系,看到了加盖子的后遗症:蒙混到我已经快要记不清姥爷的模样。我接纳了自己对情的渴望,带着觉知感受着自己付出爱时“小我”的期待,期待落空之后内心的不安躁动;辨别有目的地给出爱,收到回报时候,内心衡量是否是“等价交换”的算计;承认自己的装,不肯担当却自诩清高,看到孩子未能如我所愿时,我陡然暴怒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我怕“不行”,更怕面对“不行”之后的自我否定,怕连自己存在的资格都需要质疑与验证……

长时间的闷一闷,少了表达做出口的觉察,让我内在堵塞了的情感通道在憋的那股气方向清晰、张弛有度地冲击下,通畅了。我会在送别六年级的孩子们时热泪盈眶;会在表弟有工作变动机会的时候为他奔走,走出“舒适圈”,去主动地和人连接,“麻烦”别人;会在谈及堂哥的时候,允许压抑了多年的思念倾泻而出;会在父亲做男科手术的时候坦荡地坐在主任面前,问清楚风险和治疗方案,再去缴清费用;会在得知大老姨和麦麦姥姥身体状况的时候泪如雨下,之后教练自己去看泪水背后有什么;也会在公爹过生日的时候,顶着大太阳去买个小礼物,再促进老公去表达爱;还会在爹娘被骗的时候,冷静地分析处理,我觉察到自己9的模式中依然不愿意直接面对冲突的一面,需要打电话给对方直接谈判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抗拒:对冲突的逃避和语言表达上的不聚焦,都是谈判的弱势。但是我借力打力我擅长,于是3w4的老弟负责多次与对方电话谈判,确认对方一直在拖延,而货品就是假货之后,他又拍了照拉着父母去报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察我的变化:我第一次非常直接地拒绝了父母的要求,在他们心疼弟弟工作忙,期待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说:“这个电话我打不了,打了之后起不到作用。需要弟弟来,他在五年前就有过成功经验。”过了半小时,我主动联系了弟弟,其实内心是有评判的:你既然不愿意承担责任,就别掺和别人怎么做,这样又当又立的很难看。我承认了自己的“既要又要”。同时也看到了我在对抗自己的“不配得”,我常常会有如果我不能负全责,那就干脆别负责,“拿不出手的关心就是添乱,强行刷存在感”。我觉察到在“配得感”面前,我放下了对“好人形象”的执念。本质上还是权衡利弊,而非真正的放下。

但是不论怎样,当我带着觉知的时候,举手投足间,甚至是起心动念中,都能清晰地看到依然活在9w8模式中的自己是基于怕还是出于爱。哪怕是既怕又爱,我也能选择睁开眼睛,感知自己的一呼一吸,陪伴着自己看清在这一段人生旅途中,怕与爱的界限与转弯是如何发生的。允许自己就是这样的9w8,接纳自己还是这样的9w8,在接纳允许中拥抱改变,遇见未知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