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跟我交流工作的事情,说:
在体制内,是很难充分发挥出人的才干。去了企业,资本家又让你放弃人的感情。就是这样的两难时代。但是总有出口,一定能找到。
我则表示不同理解,回复了我的理解:
难,就是门槛,牛逼的人总是超越门槛,把难留给别人。
今天就着这个话题,进行下“困难”的追问。
困难:百科上说,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
我工作到现在第17年个年头,对困难有不同的理解,记得上学的的时候,经常阳春白雪跟别人交流对时事的各种不好,国家的各种问题,好像除了自己还可以,这个世界都充满了不坎困难一样。
毕业工作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随着自己生存的环境产生了的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跟着变化。自己的第一次加薪,自己的第一次升职,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自己的第一个产品。。。。想想这些年的成长,基本都是跟“困难”有关系的。
为何这样说呢?自己由于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的求职证明(学历证书),从而工作刚开始并没有机会跟高学历的人在一个起跑线上,但每个人都是求存的,要表现自己的价值,表明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总是想办法抓住别人眼中“困难”的事情,自己想办法去搞定,让别人眼中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简单。自己就是这样一次次成长过来的。所以对“困难”二字还蛮感激的。
人天生是喜欢懒惰,贪婪的,凡是不简单的东西,就认为是困难。除去人类科技瓶颈之外,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困难,真要揉碎了来看,其实无非就是:
困难=复杂而已。
没错,我们看到的困难,无非就是跟自己的懒惰冲突了吧,脱离了自己舒适区,自然变的困难了。但直觉告诉自己:
凡是大家认为的困难,可能就是你的刚需机会。
大家认为困难,说明他们有需求,但不想消耗太多注意力力气去做,如果自己多投入,多思考,想办法做到,当别人想避免通过困难的方法满足需求时,就需要求助到你了,这就是你的机会。
任何复杂的事情,只要肯舍得投入注意力,持续练习,持续优化,你必然会习得把复杂变简单的能力。当你让困难变的简单了,接下来你就是别人的刚需入口了。所以学会适配生存环境的困难,这是自己成长的刚需。
因为业务原因,经常跟国企打交道,有同事就说,跟他们打交道太难了。我就跟同事说,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并不是他们故意为难我们,谁跟他们打交道都难,估计之前很多企业也有类似想法,都退而不合作了,我们要多点耐心,把复杂的环节一步步想办法解决,一旦打通流程,合作就会顺畅起来,我们就会跑赢这个行业,更有竞争力。并且以后凡是认为跟它们合作困难的企业就会直接通过我们来跟国企合作,这同样也是我们的机会。
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要重新对待“困难”:
困难就是门槛,困难就是刚需,困难就是自己的成长机会
你眼中的困难,就是别人眼中的机会,大家彼此交换存在感,见识,常识都是基于这种价值互补展开的,要成长,要做到高能,就要具备避难能力强的本领。
所以做换个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的难,你看到的困难,也许是世界留给你仅存的机会,成长机会。你要珍惜,捉住机会成长。
主动适配困难,驾驭困难,把难留给别人,你尝试着去把所有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然后用自己学会的稀缺避"难"能力去交换那些认为困难人的财富。
俗话说,“不简单”,其实这不就是困难的另一个解释吗,每个人都希望成长成不简单的人,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说服自己,超越身边的普世困难,习得更多"避难"经验,让自己“不简单”起来。
嗯,每一次成长,都是在降服一个困难之后开始的。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