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认为这道题不亚于一个哲学命题。
表层之义,你会想到孩子的努力程度与家长的期盼程度,他们之间应该有一种关联。
深层之义,你会想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在孩子眼中又能打多少分呢?这又是一种关联。
辩证来看,父母不能一味要求孩子要多努力才能满意,就好比孩子不能一味要求父母必须做这做那,努力和期盼应该是相互吻合的,才不至于机械套搬或一厢情愿。
当孩子越来越努力,及格线也会随之上调;当父母越来越努力,孩子以父母为榜样的动力也会增加。
如果父母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停止了学习、停止了成长、没有努力创造,在家也不做家务活,不学习育儿知识、教育方式陈旧等等,孩子是能够敏锐发现的,也是看在眼里的。
在你提出对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可能还会顶嘴说:“老爸,别光说我啊,你也是这么懒啊。”“老妈,我比你可努力呢?!”“爸妈,你们什么都不懂,你们不知道这事有多难!”“爸妈,你们帮不了我!”。
心理学有句话:“当父母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放在教育的首位,孩子就一定能受此影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以求发展成为与父母同样健康积极的人生来。”
本质上,努力,也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建立。
唯有父母努力,才会让孩子更好持续努力。
只有当父母言传身教这一关解决之后,接下来的努力才会变得顺理成章。父母才更有资格谈及格不及格的话题。
1、努力是要讲方法的,低质量的努力是真懒惰。
好比大人工作,加班加点反而效果不好,掌握方法更能解决问题。孩子的努力不应该是玩没玩好,学没学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有方法地进行努力,类似强调投入产出比。
2、努力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口气吃成了胖子。
很多孩子一旦成绩拿了满分,就忘记了努力,就不再认真了。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持续的坚持努力才是关键,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某个节点就完事了。
3、孩子努力的态度,胜过因努力而获得的成绩。
忘掉孩子的分数是高是低,家长的评判尽量移步看孩子有无进取之心,有无挑战欲望,能否正确看待一件事物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
当家长和孩子都把努力作为一种习惯培养,
家长和孩子在彼此眼里都是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