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央视出品的节目,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每一个从古时传承下来的物件和书本,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永乐大典》是第二季的第一个节目,讲述了这本书修纂以及后续流传的故事。
《永乐大典》的修纂,很多名人参与其中,牵头人是明成祖朱棣,总编是谢缙,参与的还有姚广孝等大臣,但是却选了一个布衣陈济的故事来讲述这部典籍的故事。
陈济被称为“两脚书橱”,被人戏称为傻子,只会啃书和啃老,四十岁不求功名,不想钱财,有两个地方特别打动我,一个是陈济把父亲给的钱又拿去买书,回家途中下雨,只记得护书不懂避雨,回到家后,父亲只是询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又把钱拿去买书了,他沉默不语,父亲便让他去换下淋湿的衣服,然后给他做姜汤,做好后端给他,只说了一句姜汤要趁热喝才有效。正是父亲多年的爱护,才使得他可以坚持纯粹地读书。
另一个打动我的是陈济的老师,谢遇到了自己的老师谢应芳,他告诉老师他想修书,修一个教读书人读书的书。老师很动容,因为这是他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就有的志向,只是身逢乱世,忙于逃命,流离失所,没有修书的条件。好不容易等到了和平,自己却年过古稀,确认了陈济的志向后,他感慨了一句“我等了那么久,陈济你怎么才来啊!”而后谢应芳便引导着陈济思考,怎么样才可以把想法一步步落实,当陈济发现要实现自己的想法,需要举国之力,他一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时候,老师安慰他,自己等到了90岁才遇到了他,那又何妨,等到了他,就不算白等,于是陈济便坚定地等了下去,终于等到朱棣下旨修书。
正如谢应芳用陆游的诗来鼓励陈济一样:
买地孤村结草庐,萧然身世落樵渔。
一编在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
不论身处何处,何地,遇何境,何难,只要初心不改,终能等到花开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