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士,通常习惯把人群划分成三类:尝鲜者、拥护者、被迁移者。这三类群体的使用周期中,总是环环相扣,并和年龄、消费能力、闲暇以及习惯有密切联系。
十年前,pc时代的顶点即将到来,人均电脑保有量连连突破;网络接入效率进一步提升,带宽接入价格逐步松动,3G发展如火如荼,4G已经开始试运营;诺基亚塞班系统智能机独霸天下,苹果智能手机面世。北京奥运会面向全世界采取全天候直播,进一步推动了移动视频和资讯发展,尝鲜者开始偏向移动端,央媒大肆宣传移动直播。
代际转换,是所有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国家社会格局的影响因素。过去十年,新世代已经开始构成新的社会结构基础,个人选择和社会富裕程度提高,对科技消费的影响巨大。
经历了连续几年扩招,新生代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大量涌向各个中心城市,输入了高知识、高消费的新血液。70、80后,是全面开放的一代,已经开始掌握社会关键岗位,成为中流砥柱;作为时代推动者的50、60后们,已是家庭和组织的核心,国家战略的引导者。
闲暇和知识结合到一起,往往为创新提供了土壤,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而如今的高校学生群体,往往也会是尝鲜者目标群体。实际上要看什么行业将在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兴起,看看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就知道了;要看什么行业将在未来10年成为持续热点,看大学生就知道了。
98年恰逢亚洲经融危机,也是互联网WEB1.0萌芽兴起的时代,随后各大门户纷纷成立,社交BBS开始流行,并在未来演化出了资讯、直播、社交三大应用场景。08年又逢次贷危机,移动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智能终端出现爆发态势,将资讯、直播、社交搬上了移动端。
门户,是信息时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的关键一跃,也是互联网开始爆发和分裂的起点。爆发源于网站的传播性大大超出以往任何一种媒介,而链接的无边界性和扩散成本低的特点,使得门户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入口。
应用,是智能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产品形态,10年以来,随着PC端的Windows,手机端的安卓、IOS及原有WP等终端智能系统发展,催生了大量APP应用,APP的使用场景也从移动端的娱乐、资讯、游戏三大类,覆盖到了购物、服务等垂直领域。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APP相比较门户或网站而言,链接的成本更高。但又因为传播效率惊人之高,加快了垂直领域的迭代,一个产品的兴起、垄断和被颠覆性创新,都被压缩到很短的时间,取得领先优势的产品,永远都在如履薄冰。
入口之争从而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命题,时至今日,门户仍然占据着互联网的重要角色。入口和风口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通常而言入口都是经历过风口期的。风口是消费观念被引导起来之前,大量资本开始角力,原来的巨头开始涉足该领域,随后拥护者暴增。各方力量都加入进来,不出1年,该领域就将成红海,垂直化的归宿成为了平台化,最后成为资本的收割场,大鱼吃小鱼而已。
到2015年,应用的场景已经短期见顶,随后则是应用内部再平台化,原来的大平台再被分割成更多小平台,再从小平台横向延伸发展成大平台,往返重复,不断吸收新的创新,不断垂直化,再平台化,再创新……。
当前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了万物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放长远了看,我们刚经历的这10年,不过是个开端而已,因为手机只是智能硬件的一部分,网络成本还在进一步降低,应用还只是可见的场景;未来有更多集中在非消费领域或者平台层面的变革,都是值得期待。
互联网人几乎没有能够安稳地享受过红利的好日子,都是无时无刻不被赶着走的。如同这季风一般,一阵又一阵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