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年的“五一”小假期由原来的一天变成了四天后,国人旅游出行的热情迅速被点燃。所以当在假期开始的第一天,“长城上人人人……”,“断桥上人人人……”的消息再一次纷纷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为了更好地了解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全国的出行情况,小编基于我们所获取的数据,从全国、重点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以及热门景区四个角度,对全国的旅游出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让数据告诉你为什么假期中你去的所有的地方都是“人人人……”
全国假期出行概况
首先,我们选取假期中热门的三种交通方式——飞机、火车和汽车,对全国这三种出行方式在假期中的轨迹情况进行了全量分析。
通过迁徙图我们发现,北京、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中部城市武汉,都成为了国人小假期长距离出行所钟爱的城市,共同形成了“五一”假期间长距离出行的“钻石”结构。
飞机作为长距离出行的首选,其轨迹在假期中的结构特征与全国三种出行方式的总轨迹特征保持一致,也呈现出稳定的“钻石”结构。除了之前提到过的几个热门地区,西安、郑州和长沙也受到人们长距离出行的青睐。
火车出行则主要满足国人中长距离出行需求。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密度增强以及高铁速度的提升,北京、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中部城市武汉,这些热门地区之间的出行也开始逐渐减轻对飞机的依赖。假期中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北京-武汉-深圳、北京-西安-成都等路线变得日益走俏,沿线中所经过的旅游城市也成为假期出行的热门地点。另外,各省会城市之间的出行也更加频繁。
与前两种出行方式相比,“五一”假期中的自驾出行以短距离出行为主,主要呈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到地级市的发散状结构,轨迹短而密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地区以及成渝地区,仍然是自驾出行密度最高的区域。
重点区域假期出行分析
在了解了五一假期间全国层面的出行情况后,小编又选取了我国南、北、中三个出行最热的区域——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地区,进行重点区域内三种出行方式在假期中的轨迹的全量分析。
1 、京津冀地区
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当之无愧的在假期中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出行热点中心。北京-天津-唐山、北京-唐山-秦皇岛、北京-保定-石家庄分别形成京津冀出行最热门地区的三角形结构。另外,京津冀北部地区的出行线路更受该地域人群的欢迎,如张家口、承德。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在假期中的出行主要以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这四个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展开,而上海又是这四个城市的核心。上海与江苏各市区之间的出行要比与浙江省各市区之间的出行频繁,这说明上海对江苏省的出行辐射带动作用要更强。上海-苏州-南京三者构成长三角出行最热门地区的三角形结构。杭州在假期中则更多的是对浙江省各市区出行带来辐射影响。
3、粤港澳地区
“五一”假期中,粤港澳地区的出行主要以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为中心。与广州人流往来最频繁的是深圳、佛山和东莞,而与深圳人流往来最频繁的是广州、惠州和东莞。另外,与粤港澳西部市区相比,东部市区之间的出行更加频繁。
重要交通枢纽人流量统计分析
每到假期,全国各个交通枢纽都承载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小编选取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对其最大的机场和火车站两大重要交通枢纽在“五一”假期中的人流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现在国人更喜欢在小假期选择拼假出行,所以统计时段从假期前最后一个周末(4月27日周六)开始到“五一”假期最后一天(5月4日0时)截止。
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北京西站和上海虹桥火车站的人流量情况在假期正式开始之前,都表现出明显增长,在放假前一天(4月30日)达到最高峰。但从假期开始的第一天(5月1日)开始,人流量开始回落。通过比较北京和上海的两大交通枢纽发现,上海的交通枢纽从假期第一天开始的回落态势都比北京的交通枢纽幅度要大。这可能受到北京行政地位的影响。
热门景区旅游热度分析
在完成了全国、重点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三个角度的出行情况分析后,小编又开始了对热门旅游景区旅游热度的探究。小编选取了旅游景点三大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平遥古城(古城古镇类)、五台山(历史古迹类)和张家界(山岳湖泊类),以下是其在“五一”假期间各自的旅游热度变化(监测时段与前一部分交通枢纽的时段一致)。
通过比较后发现,平遥古城、五台山在假期正式开始之前,热度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拼假提前出行人群的到来并没有对这两个景点的热度带来太大的影响。而在5月1日假期开始后,热度明显增强。与这两个景点不同的是,五一假期的人群并没有对张家界的热度带来较大变化,与平时差异不大。
以上就是五一假期出行分析报告的所有部分。刚度过“五一”假期中的你,是否就是去这些热门地区看过“人山人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