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年幼时,郎朗上口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应该是我们最早认识的诗人---骆宾王。
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出生在婺州义乌(现浙江义务)普通人家,但祖父一直教育他读书习文,且他从小就有技艺超群、过目成诵的天赋,7岁时就出口做《咏鹅》惊艳四方。他的父亲是青州(现山东潍坊)一小小县官,但很早去世,所后来的他几经周折颠沛流离到了山东兖州,贫苦艰难度日。
22岁他才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初唐的科举制度还不完善,比较重门第关系,他当时没有背景和机遇彰显他的才华,更重要的他也不屑“攀高、通关”这些潜规则,结果名落孙山,愤然写下“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我的才华像美人一样,可惜你们没眼光都看不到。
随后回兖州谋取到一份差事,这期间,最为广传的,莫不是他的仗义好打抱不平。去四川见到哭诉的郭姑娘,得知卢照邻一去不复返而让郭姑娘等待多年,写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痛斥好友,一会讨伐道观李荣主持和女道主突破清规戒律而逃跑,写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结果终因,为参与赌博的友人打抱不平,连累自己最终又失去了职位。
追求抱负的他却一直没有放弃理想,终于被唐高宗(李治)的叔叔李元庆所欣赏,收他做门客,三年后一次可以提拔的机会,李元庆让他写篇自我介绍,以借此炫耀才华,得到皇帝的重视和恩宠,他不但没有照做,反而写一篇文章《自叙状》对这种哗众取宠、自吹自擂的提拔方式行进行斥责,同时也表明了他的态度“所以令炫其能,厮不奉命,谨状”这种刚直不阿、丝毫不给朝廷众臣留颜面的言辞,显然他没有被提拔,随后离开李府,继续他寻找他的仕途出路。
从这也看出,他出生寒门,愤世嫉俗、宁折不屈、直率自恃极度清高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日后的仕命运运注定是飞蛾扑火般的惨烈。
他刚硬本性让他很失利,又从长安返回老家开始长达十年的闲云野鹤的生活,有才华的人是挡不住机会,在他40多岁时,唐高宗在泰山举行封禅,骆宾王对如此浩大的仪式,也写了篇文章《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此次他高歌颂扬唐高宗的丰功伟绩,由此很快又在京城有了官职。
但没做多久,又因耿直,得罪同僚被排挤,去前线西域从军,多年的从军生涯也让他的边塞诗歌豪情万丈,同时又开阔的视野,把汉唐的文化的精神世界进行对接,为唐朝后来的边塞文学做出贡献。后又去四川任官,看不惯同事腐败又离开
到花甲之年(快60岁)好不容易回到长安,又因为个性骄傲被连累贪污案入狱,可惜他经常上疏,得罪不少人,尽管知道冤枉,也没有人替他伸冤打抱不平,他再狱中写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