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微博上兴起一条“差点以为你已经是我的了”的热门头条,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用这样几个镜头来反映喧哗热闹或者暗示一个人的孤单状态:闹市里的人声鼎沸、红绿灯前摩肩接踵的人群、一个人在热闹的酒馆面前独自吃饭饮酒,在大环境下我们就显得很微不足道,要在这七大洲四大洋的众多国家和这几十亿人口里遇上你喜欢的恰好又喜欢你的好像特别难,有人说:茫茫宇宙里,世界很大,我们很小,彼此两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方寸之间,可能会偶尔聚会娱乐,但是更多的是孤单的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常态,无关乎谁比谁更可怜。
可能在某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俩人有了交集,然后渐渐熟悉,开始互诉心事,当彼此互相欣赏,互相靠近时,才发现各自都来自世界的不同高度,价值观也各有不同,门当户对我是不太信的,但是要承认某些交流上高攀很辛苦、屈就更不易,这个时候就会开始犹豫这两个人还能不能在一起?也会怀疑当面临障碍时,这个人会愿意和你共进退?不知道这个时期是不是该叫做“磨合期”?于是,有些人很执着、有的人凭感觉、也有的人愿意颠倒世界观去换取同一个世界的生活,然后这中间许许多多的“曾以为你是我的了”就都败在了“差点”上······
听说过订了婚的最后取消婚约各奔东西;也耳闻过结婚几个月就闪离的,这样的行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说他们有勇气了断不合适的感情还是说把婚姻太当小孩子过家家,玩累了就可以散伙各回各家,也有可能他们认为当我们把眼界放远就会发现原来还有更遥远的人存在,还能有更好的选择,这都是人思考下造成的结果,自己要负责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干涉不了,不过可能真正的情况是这个人存在但很难遇见,即使遇见,我们也会犹豫,直到最后人走茶凉我们才追悔莫及。
当然了,人不能太消极,只要想靠近的话那个“差点以为”会消失,“你已经是我的了”会成为现实。这里我想说说我的一位朋友,不久前还听她在微信里说因为父母的原因这段大概谈了多年的感情可能就要结束了,听了我有点愕然,两个年轻男女的感情没有问题,只是因为家庭原因就要分手未免太让人遗憾,好在已经看到他们晒出了要领证的照片,自己也替他们开心。渐渐地,身边许多人都谈起了恋爱甚至结了婚,从她们各自的状态里能够发现:谈婚论嫁的对象不是当初的那个人,而个体依旧是主角,只是对象换了后这前后交往的方式就换了模式,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而有特色的个体,所接触的感情就不可能会出现一模一样,参照的感情事例再多终究还是看个人,看那个你要谈的人。毕竟只要两个人有心靠近,那么----“差点以为你不是我的了”最后还是会变成“你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