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任务是全方位地培养孩子,这样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社会。我们可能活不到未来那天,但我们的孩子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能在未来有所作为。——肯·罗宾逊
昨天在网上找了很多育儿视频来看,翻到了肯·罗宾逊先生的TED演讲,谈《学校是否扼杀了创造力?》,该演讲全球点阅率高达3638万次,真的超厉害~
Ken Robinson(肯·罗宾逊)英国人,爵士,国际知名的创新、创造力与人力资源专家,善于以诙谐、激情与机智的方式传递深奥的知识。
演讲围绕三个主题展开:
1.人类创造力的伟大例证;
2.创新让我们无法预测未来;
3.孩子的特别之处正是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点落在,教育和创造力。
来看两个例子。
老师饶有兴趣地问一个正在画画的小女孩:“你在画什么?”
小女孩说:“我在画上帝。”
老师说:“可是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
小女孩说:“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们愿意冒险。对于未知的事物,他们愿意去尝试。
一个四岁的男孩会把Frankincense读成:Frank sent this。错误的尝试并不等同于创新。但如果不打算做错误的尝试,我们永远不会创造出新东西。因此,创造力和文化知识在教育中占同样比重,所以这两方面应同等对待。
所有国家的教育体系在最初建立时,都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所以有两点基本的等级原则。
1.对工作最实用的科目是最重要的科目。
2.学术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好学生的主要标准。
因此,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相同的科学等级制度。排在最前面的是数学和语言,接下去是人文学科,艺术排在最后。因为不可能人人成为音乐家、画家,但跟生产力相关的学科起码有利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学位的通货膨胀。以前,有文凭就会有工作,而现在,有文凭的孩子有可能在家里打游戏。因为以前只要学士学位的工作岗位,现在需要硕士学位,还没毕业的孩子将来就得有个博士学位才好找工作。
那该怎么办呢?来看看Gillian Lynne的例子。
Gillian Lynne是《猫》、《歌剧魅影》等作品的舞蹈编剧。当她还是一个学生时,老师给她父母的信件中写到:Gillian患有学习障碍,她无法集中注意力,老是坐不住。
她的母亲带她去见医生,医生在了解了情况后对Gillian说:“我需要和你的妈妈单独谈谈,你在这里等我们一下。”医生打开了收音机,然后和她的母亲躲到了门外。他们看到Gillian站起来,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医生对她的妈妈说:“Lynne太太,Gillian没病,她是个舞蹈天才,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Gillian说:“妈妈送我去了舞蹈学校,我无法形容那里有多么棒,那里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坐不住的人,我们必须在动态中才能思考。”
因此,肯·罗宾逊 认为,功利性的培养方式不再适用,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才是未来的趋势。多样化、个性化、让孩子充满活力,才是培养人才应该坚持的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