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二有社团,那么一周就有两个盼头。这其实是我揣测的学生的想法。
这份学生心底的小期待,被我看在眼里。他们对周二社团的渴盼,丝毫不逊于对周五放学的向往。每到周二清晨,总有学生追着我问“今天社团上不上”,一旦得到肯定答复,一声雀跃的“谢谢”后,便蹦跳着跑回班级,把这份欢喜火速传开。在社团里,他们可以卸下拘谨,肆无忌惮地撒欢玩耍。
关于社团,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感觉。但翻看相册时,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突然涌现在脑海。啊,原来,当初还经历了那些。
第一年的社团记忆,牢牢定格在纳新那天。我加入了王老师的悦读社,六班学生热火朝天地帮我纳新的模样,至今清晰如昨。杨紫怡头戴小蜜蜂,走在最前面,脆生生喊着“悦读社纳新啦”;身旁的杨坤颖攥着简易海报,紧紧跟着她,杨同学朝哪里说着,她便顺着那方向展示;在他俩身后帮忙呐喊助威,阵势的,是穆鑫宇和陈芯彤。他们大大方方、朝气蓬勃的样子,是那年最美的风景!

第二年,我牵头办了象棋社。纳新的细节已有些模糊,倒是社团里的那些孩子玩象棋的时激动的场景,成了最难忘的印记。有一直给我当拍照工具人的寇瀚宇,有四五六七九十班的一些“实力派”和“搞笑派”。还有社团里的高手催博阳,我后来还派他担任了社团的裁判。时光荏苒!
第三年,社团按下了暂停键。而今年,象棋社再次开张,熟悉的、震天响的博弈声,又重新回荡在校园。二班一班同学也纷纷加入,并为社团纳新付出了“汗马功劳”。甚至还有一个休学一年多、新转来的二班同学被吸纳,也很快在社团交到了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