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7.1日
《真德秀心经》感悟
原文: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出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共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意思就是:如果你真的能够深刻思考,自身不可成为小人,那你对于利欲这种习惯就有个分别了。然后你就会痛心疾首的专门坚守义,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每天自我努力,前提还是志,你得有不当小人的那个志向,然后你能看清楚义和利,最后你就能做到中庸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这样状态下去考试,你写文章一定是你平常学习修行的心得,是你心中那个内涵理解,心中真实想法和圣人想法是一致的。最后你做官了,必定尽职尽责,对你管的事务勤勤恳恳,全心全意把心放在人民身上,而不是为自己考虑,假如你这样,我们能说你不是君子吗?
感悟:陆九渊前后说了两种读书人的状态,形式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考试,当上了官儿,但这两种区别极大,前面那种人只是知道升职加薪,官儿大小,收入多少,而不是致力于民生,只为利益。而后一种才是心乎国,心乎民,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这两种都是学习考官,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不是后边造成的,是出发点造成的,你做事出发点是利还是义,是小人还是君子?所以你是追求小人还是追求君子?作为儒家学者,志向非常重要,做事出发点不一样,结局一定不一样,所以做看出发点,看追求。君子、小人要看追求,区别就是志。
学习得切记关省,志向细细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