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新疆的秋天了,天高云淡,凉爽宜人。
这季节外出游玩,到处是绚烂的色彩,白的棉花,黑的葵花,红的高粱,黄的胡杨,一路行程,绚烂缤纷。
而我们的主要行程是捡石头,这是新疆爱石人外出游玩的重要内容。
路上,嫂子讲起她手镯的来历,黄色带光晕的镯子,质地细腻,正是矿里石头打的。
这个镯子诱惑着我们一路向北,9个多小时后,终于进入了矿山。
01,一个人的矿山
矿山很大,一片戈壁,堆满了石头和精加工后的粉末。细沙般的粉末竟然是玻璃的原材料,我表示非常惊讶。
承包矿山的老板是哥嫂的朋友。停工一个月了,只有他一个人住着帐篷,孤独的守护着这片荒芜人烟的戈壁。
我们的到来,为他带去了啤酒,饭菜,还有喧嚣的人气。
稍坐片刻,我们投入到了寻找金丝玉原石的重要任务。
我们随着老板指点,翻过三个小山头,来到他们挖石头的工地。一堆堆裹着细沙泥土的白花花的石头,我们边翻边用水冲洗,翻得满头大汗,满嘴涩涩的沙子,水用完了,一块像样的石头也没有找到。
望着高高堆起的石堆,我们一筹莫展,毫无头绪,只好放弃挑选石头,原路返回。
老板吃饱了饭菜,灌了一肚子啤酒,有点微醺,慷慨的拿出一袋石头,给我们讲解挑选石头的窍门,并给我们指了个寻石头的好去处。
02,地窝子
我们走过了四五个石头堆,穿过冲洗翻捡石头的输送带,跨过小水洼子,才看到了一个嵌入山里的地窝子。
地窝子,原是哈萨克族牧民为了冬天放牧,生活起居的地方。一般在地底下挖出深坑,然后搭建成房子,供家人一起居住,这种房子,虽然简陋,却冬暖夏凉。
这个地窝子是工人们睡觉休息的地方。它充分利用地形,建在山脚下,挖出一个深深的凹地,再在上面,用树干当梁,茅草当蓬,盖上油毡,塑料薄膜,用铁板挡起来做门。
进门后,一个个床铺联排摆放,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还在原处,述说着人们生活时的拥挤。最里面有四张床,用布帘子隔开,不知道是不是女人们居住的地方。墙壁用塑料布覆盖,时不时能听到沙土滑落的声音。
拣了一大包石头回来后,我才发现他们的厨房也是个地窝子,除了墙壁两边用塑料布覆盖,门对面的墙壁是裸露的,还能看到挖掘机挖齿的痕迹。
在大自然面前,
我们总有办法让自己活得简朴而坦荡。
03,钓野鱼
酒足饭饱,几个男人商量着去钓鱼。
开车七拐八拐的到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一个支河。
水很深,鱼漂反复往上调了三米多。
风很大,河水被吹得皱成一堆。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三家人占领了有利地形。其中一家哈萨克人占据了平缓的回水湾,钓鱼桶里跳腾着好几条一斤左右的野鱼,一个男人切着肉,唱着歌,生好火,准备烤肉,烤鱼。
我们选择了一片比较缓和的水域,甩钩入水,风一阵一阵的吹来,吹得鱼线到处乱飞,不时的挂着树枝。
同行的老板站着钓鱼,突然惊呼一声,好大的鱼啊!我跑过去一看,还没有小拇指粗的细鱼苗,我呵呵笑着说,果然很大,是鱼将军吧!
又有鱼上钩,半大的野鲫鱼,我跳跃着抓住它,黏腻腻,滑溜溜。鱼钩被它吞进肚子,得用小木棍把鱼钩桶出来。我不敢下手,还是嫂子手快,霎时搞定。
黄昏时分,我们收获了二十多条野鲫鱼。
此时,风停了,河水一片宁静,青蓝的水面倒映出绿的树,金黄的夕阳穿透树梢,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披肩。
忙碌的人们在静穆的黄昏里,
默默的喧嚣着。
04,炖鱼汤,睡帐篷
回到矿山,天彻底黑了,只有西边大半个白白胖胖的月亮。
没有路灯的矿山,黑压压的一片影子,山影,机器影,塔吊影,唯独没有人影。
风又开始刮起来,嫂子用啤酒瓶盖刮鱼鳞。
收拾完鱼,我切了姜,舀了半勺油,电炉子的小火把小鲫鱼煎的两面金黄,倒入清水,放盐。
没有葱,我发现了泡菜坛子,一看,腌豆角,取出来,切一点,放进锅里,一起炖着。
有酸菜鱼这道菜,酸菜和鱼是配的吧。
我心里有点忐忑。
鱼炖好了,奶白色的鱼汤,鲜香无比。
食物是人的生活,
更是活着的寄托。
吃饱喝足,上床睡觉。
简陋的帐篷里,铺着干净的被褥。
帐篷后面是一座石子山,风呼呼的吹得帐篷哗啦哗啦响,像是有人走来走去。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不要地震,不要山体滑坡;
伴着三个男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我辗转睡去。
05,捡石头
住在矿山上的人,根本看不上沿途戈壁滩上的小石头。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却是宝贝。
回家的路上,看到戈壁的石头漫山遍野,手指大小,拳头大小,白色,黄色,黑色,红色......我们兴奋地下车捡石头。
顺着光,看到顺眼的弯腰捡。一蹲一起,捡了扔,捡了扔,来来回回两个小时,腰酸腿疼,才捡了一小瓶子。
对于矿山上捡大石头的人来说,我们简直太可笑了。
我们却因自己辛苦捡来的石头而欢畅。
否则,揣着矿山上热情的主人送的一大袋子石头,却没有品尝捡石头的酸苦欢欣,彷佛这次远行没有开始。
唯有自己辛苦得来,
才算收获。
秋天,收获的季节,
我们满载着石头和喜悦走向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