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直在朋友间口口称赞。直到我拿起这本书,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叙述作者自己的一生,久久不能放下。

面对自己曾经的懦弱与犯下的过错,我们能否勇敢的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追到属于自己那只无悔的风筝。
父亲曾告诉过阿米尔,世间的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阿米尔的父亲犯下的错是与仆人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他偷走了对阿里的忠诚,他向阿米尔隐瞒了事情的真相,他隐藏哈桑,偷走了哈桑本应得到的父爱与社会认同感。
拉辛汗说过:“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所以阿米尔的父亲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帮助别人,祈求为自己赎罪,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崇敬和爱戴。

阿米尔的父亲表现出来的对阿米尔的冷漠和厌弃,是因为他从阿米尔身上看到了自身懦弱欺骗的一面,某种程度上表现的是对自身性格里的劣性的厌恶与懊悔。而哈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忠诚、正直无私是他所推崇并且引以为自豪的自身优点。
所以可以说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儿子各自代表了他性格的两面。
总的来说,他的救赎是成功的。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阿米汗为曾经自己的懦弱与过错,依然踏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然而救赎并非来自于神灵,而是痛苦经历一番收拾后,终于打点完毕,在悄无声息的夜里催生了它。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也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最终阿米尔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

而本书带给我的另一震撼是描述的阿富汗人民在战争下的悲惨生活。
一部小说笔墨不重的战争中人们生活的描写,震撼了我:以“真主”的名义见到不顺眼的男人就开枪击打他们的后脑,因为血统的原因就将他们的尸体扔在路上,将他们的孩子强暴。
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隆隆作响的炮声中,走在埋满地雷的道路上,普通老百姓被地雷炸得没手没脚丢了性命。
只有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才能体会到现实和平的珍贵。
作者在借助残酷战争下悲惨的生活现状描写,在呼唤和平,哪怕是回到从前。退而求其次,只要和平。什么时候和平才能回到阿富汗?我想这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
《追风筝的人》讲的是两个阿富汗男孩关于忠诚和爱还有救赎的故事,但我更愿意相信,本书真正的主角是男孩索拉博和被战争破坏了的阿富汗。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很优秀的小说,不但阅读体验是很好的,故事紧凑、连贯,内容也震撼。小说让我们在心疼哈桑的同时,不禁从心底发出“珍惜和平、守护和平”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