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琅琊榜》电视剧发布长片花的日子。由于片花太赞,一整天都在微博上不停刷屏,自己对着片花也反复看了5、6遍,当真是越看越爱,越爱越看。从得知电视剧开拍到意外惊喜发现大胡出演苏哥哥,乃至今年5月份剧杀青,6月份出短片花,直到早晨看到21分钟的长片花,看着小说中的人物被还原成真,又如此贴合原著,激动之情难以自抑,只想对山影来一句:业界良心不过如此。大胡的演技也在去年整一年的话剧生涯中越加精湛,身上分分钟都是戏,作为一个书粉剧粉当真无憾。恰好此前读小说时曾写过一个简短的书评,如今再看,竟都成真,不负多年期待!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华丽丽的分割线——————
首先来说背景吧。《军师》的设定有些像三国,其实更像南宋时期的金国(辽国)、西夏、南宋鼎立,虽然里面是天下四分。关中大雍坐拥秦川沃土,兵强马壮,对其余三国虎视眈眈;南楚风流文士实如南宋无异,文雅暗弱,附大雍而立;蜀中据天险地利固守一隅,虽自足自乐,却是不知进取之辈;北汉据晋阳,西邻强敌大雍,北对戎族荒凉之地,土地贫瘠,民力凋敝。对这四国有大致了解之后,很容易看出兵强马壮的大雍肯定不会满足天下四分,一统天下是任何一下乱世争霸豪杰的梦想,天时地利的大雍只欠人和了。全书第一、二卷主要在讲“攘外必先安内”(皇储之争,颇似建成世民之争),江哲(比较巧合的《琅琊》的男主化名叫苏哲,很有江南风情)南楚状元后因家国原因不被南楚所容,算是对故国失望后被(大雍)雍王带回雍都(江百般试探)。雍王拳拳热情三顾茅庐都不足以形容他对江哲的礼遇之情。最终在雍王放弃“得不到就毁掉”的理念后,江彻底被打动,终于死心塌地帮着出谋划策对付太子以及大雍的外势力——凤仪门(一个女子领导的门派干涉朝政,算是“慈航静斋”的变种)。猎宫之变更是叛乱巅峰,其中三种势力的交织互博,刺杀篡位宫变真是各种花样,各种惊险。后两卷则是北上伐汉、南下攻楚,最终天下一主的大格局,纵横捭阖睥睨万世的豪情。这样比较起来,《琅琊》显得内容格局都有些小了。
《琅琊》的背景也是乱世争雄,不过重点并不在此,主要是讲发生在梁都(大梁)三王争储的攻防互斗,最后由势力最弱的靖王在谋士帮助下登上至尊的故事。当然全书的主题并不是皇位之争,内里的争斗其实是苏哲(也就是梅郎——梅长苏)打击皇权迫使皇帝承认十三年前由他亲手错判的一桩血案——祈王(皇长子)谋反案(在此案中苏哲一家都是受害者,他原名林殊是大将军独子后一家皆死)。因为三分之二的内容都是他在搅动帝都局势,掀起皇廷的翻天巨浪,so他的计谋几乎是狠辣无情,环环相扣,步步把敌人逼入死地。当然苏哲利用了几乎所有人,他借力打力(所有的事端都有他于暗地里挑动,引发一场接一场的朋党争斗)坐山观虎斗的本事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借助皇太子和誉王之间的争斗撕咬坐收渔利一手把籍籍无名毫无继位可能的靖王(正义耿直的痛恨权谋被隔绝在至尊之外的皇七子)送上宝座。皇权制衡控制下,太子和备受宠爱的誉王免不了一场朋党之争,六部中的各部尚书权力倾轧便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军师》的布局谋略更为宽广,甚至在构建庞大的故事体系时也用到了太史公的春秋笔法,立传写史算是本书的一大看点吧,反正我读到那些遣词造语颇有史家笔触的小传真是很澎湃啊!!
接着就说说故事本身吧。《军师》的故事辗转四国,结构系统可算是宏伟庞杂繁复了,简而言之130w字就只是江哲这个谋士光辉璀璨的一生(本书为倒叙,江看着别人为自己写的传记进入回忆)。有关在叙述手法上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不停转换的古怪就暂时忽略吧,吐槽的无力了(当然这种手法好处颇多主客观都能兼顾)。第一二卷写完雍朝内部大局安定后,三四卷就开始了大雍漫长的一统天下的征伐过程(大约10年)。虽然主题庞大,突出这个“军师”楠竹的神通无敌智谋无双(青衣飘飘天下平)绝对是重中之重,耍耍小脾气时不时的自恋一下神马的小细节我也就不吐槽了。有关他在夺嫡过程中的阴险计谋实在太多,记不得多少了,可是战争戏方面倒是给人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么先来说一说我最爱的征伐北汉的那段大气磅礴的大军事场景的描写,江的主要计策就是断其手臂、诱敌深入,夹杂的反间计、美人计、釜底抽薪围魏救赵等运用得当,最最重要的就是关于人心的测算。(江真是无敌了,诸葛再世都敌不过他)“谁是英雄,休论成败,只话当年。使八方才俊,折腰下拜;当筵歌女,误拂琴弦。千里连营,雄兵百万,只作平生白眼看。……冰雪精神,梅花风骨,吹入箫声一夜寒。都无怨,看山头冷月,犹照空鞍。”手头找不到关于北汉大将军龙庭飞的传记了,只还有一首诗略可见此人风骨。龙以一己之力撑起衰弱的北汉边防,真是铁汉子。既然是为了歌颂某江那么结局自然可知了,自刎以谢天下。哎哎,不能不说作者的谋略测算格局颇大,调兵论政手腕不凡。那些淌着热血拼死苦战的双方铁血男儿真心令人佩服不已,反倒是江的“倒行逆施”聪明过分惹人厌烦了。最后一战是江的徒弟亦是朋友的南楚大将陆青在他反间计成功后被南楚国主赐鸩酒毒死后,真是泪如雨下哈!一门忠烈,奈何权臣舞政呵,立刻想起了悲惨的岳飞。尤其是后来江在南楚万军中吊唁陆青的“君向潇湘我向秦”句句哀婉,字字啼血,我真是完全被带入了。
《琅琊》中多诡计,但最动人的却是情,兄弟之情。赤焰少帅林殊梅岭一役,父帅身死亲卫皆亡,七万赤焰军平叛后被同朝袍泽杀烧殆尽还被后世污为乱臣叛逆。飞扬纵越耿介不屈被以谋逆罪鸩死的祈王死前留下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自古帝王之家真是无父无子啊!从梅岭尸骨中爬出来的林殊(苏哲)历经拆皮挫骨重塑人生蛰伏十年后走上复仇之路。这种复仇的故事好像并不少见,可如此孤独决绝走上那条再无回头路的复仇之路的小殊牺牲真是太大了,包括爱情、亲情、友谊、尊重、信仰,最后却要以自残式的方式时刻凌迟自己本就虚无的生命。哪怕是曾经如何熟悉的故土和朋友,都要隐忍不发,只有夜夜寒热交加之时才能在潜意识喊出曾经那些温热活泼的名字。江和苏出现在人面前的都是一副文弱苍白的面孔,瘦弱不堪的身板,放佛一阵轻风都能将人刮倒。前者是自身原因再加上人世折磨耗费心机未老先衰,两鬓斑白;后者则是十年生死一步步熬过来的,曾经雪夜追敌轻袍薄甲的银枪小将到如今成了面目阴沉、吹不得半点风时时刻刻都会挂掉的苏哲。可最后江陪着娇妻爱子,辅佐帝王完成大业,笑看人间……苏却是走向幻灭,却是心甘情愿至死不悔。(苏哲会淡定地说,轻声道:痛苦算什么?那些阴暗血腥的事我来做就好。虽然我也会难过,但当一个人的痛苦超越过极限的时候,这种程度的难过就是可以忍耐的了……“他还会说:”告诉他干什么?无论曾经怎样天真无邪的朋友,从地狱归来的人都会变成恶魔,不仅他认不出来,连我自己,都已认不出我自己了。)
再次我还想在谈谈关于两个长篇关于故事布局的一些思考。《军师》前前后后写了百十号人物,因为主要的三方人物都不能少,而且个个人物之间的复杂隐秘的联系又构成了这一体系的计谋的完美应用,所以总体人物设定方面《军师》要强很多,随便一个配角可能都藏着很深的用意。配角随着事态地点事件的不停发展转换,各自都有很深的伏笔,比如韦膺,凤仪门的余孽,锦绣盟的霍连成甚至是霍丛,还有八骏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伏笔。随便说出一个配角都能牵引出一条巨线,而且在人物刻画方面千人千面,很是生动灵鲜活,看起来需要不停回味前面的内容,以防因为人物过于庞杂而有些分不太清。虽说江哲的性情才略相当棒,可是在第一和第三人称的混乱转换中实在有些无厘头(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文的,第一次是两个人合写的一片小说分了不同的人称,还是蛮新奇的)虽然这种转换有利于苏自身情绪和主客观的结合,但在后期却有些过,实在有些卖弄自己智慧的赶脚。读着读着也就顺了的我,显然并没把这作为主要问题,因为一部作品不可能尽善尽美,毫无瑕疵。我觉得作者在某些大场景比如战争场面的描述(那些繁杂的地名,战争对阵的攻守也许在某些专业人士看起来很是一般可也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军事场面下了极大地功夫,而作为一个女作者能写出这么扣人心弦的场面实属不易)、人物情感的处理方面还是刻画得很细致的。当然除了这些被人诟病最多的还是关于“诗词”的大量引用,各个朝代的诗词乱入着实有些眼花缭乱的穿越感,幸好作者的引用还算恰当。整个故事发生时间跨度大约在15——20年之间,这算是我看过的时间跨度最大的小说,(关于那些15、20年后之类的不能算)从天下四分到中原一统。大大小小算有详尽战争描述的有楚雍攻蜀、大雍轻骑掠楚都、雍平北汉(大战)、雍都蜀地叛乱、楚夺葭萌关、大雍攻蜀(大战)等。很好满足了我作为战争历史爱好者的所有要求,看起来很是畅快淋漓,一会儿川蜀拔营苦战,一会儿北汉大漠合,一会儿南楚长江水军大战,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真是爱不释手啊!
《琅琊》之前就说了,它胜在布局奇巧,环环相扣,出人意表。虽说其中也写了不少人物,比如飞流(这个货太傻,直接拉低智商可是却也蛮可耐)、蔺晨、景睿、言豫津等,可惜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实际作用,不能和《军师》里大量的伏笔和人物那样出彩。这也是全书的配角虽不少但真正出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实在太少,他们几乎都不是主线,要么是引线,要么偶尔充当工具,关于自身背景的交代也略显粗糙,不够精细。这样也有好处每个人的定位很简单,他就他真性情就好,也从中看出温暖明亮的一面。还有就是作者的文笔还不错,情节的设计很巧妙,之间的过渡和铺垫都恰到好处,往往好戏上演才能发现布局的棋子,实在很妙。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除了两王相斗之外,就是苏哲一步步把谢玉逼入死地,迫得夏江有口难辩(关于夏江逼供那段很精妙,可到夏江写得太惜抓草了)实而虚之,真真假假才是高绝。虽然有人说飞流的设定很萌很呆,可我觉得有这么个设定实在受不了,很正很正的一个阴谋诡计剧瞬间被弄成儿童剧,苏流对话因此显得略微难以接受。不过作者渲染情绪的手法很高,留白则非常大胆,对于十三年前的那场重要的“谋反案”没有过多交代,只是通过苏的某些回忆和与他们的谈话零零散散呈现,不仅没有显得突兀模糊,反而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和不同人物的傲人风骨。而对于主角苏哲也说甚至对他变身之前的林殊也总是通过他人之后阐述回想,悲剧色彩更重,更加催泪。结局算是作者更加高明的伏笔,虽没有明说苏的悲剧性,但是字里行间从笔端溢满了伤感的情绪,“哀而不伤”是作者留白最终极的体现。(“梅长苏唇边露出一抹飞扬明亮的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调转马头,催动已是四蹄如飞的坐骑,毅然决然地奔向了他所选择的未来,也是他所选择的结局。”)虽然这个结局明显是死亡,但他却仍然给人以美好的幻想,让人们愿意怀念。至于最后的尾声部分,则更加正式了苏的死亡。他的故事已然终结,不过“起风了”。对于最后庭生(祈王遗腹子)的意外安排,却又暗示了又一场皇家争斗的循环往复,其实未尝不是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始。
两个故事各有各的长处,一个家国霸业,席卷天下;一个肝胆忠义,烈烈精魂。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信念理想,江哲恩义并重,逍遥快活,善用人心;苏哲背负忠魂,入世成仁,步步为营。虽说我把他们放在一处比较但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可比性,只不过实在恰当的时间碰到,各自绽放异彩,令人感动。虽然故事都在多年前风清云淡,完美终结,可他们却永远活在读者的心里。
Ps:没想到可以写这么长,虽然不少字可是仍然难以比拟书中故事万分之一的精彩。这样独特的故事,令人难忘的主角是值得我们时刻回味的。另外其中的《琅琊榜》很快要被翻拍成电视剧了,对此我抱着万分感兴趣的心态期待新剧的诞生。啊!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