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由来:“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教育定义

广义: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教育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5.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

6.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有人就会有教育。

历史性-古今不同,古今相同。

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阶级性

生产性

民族性

7.教育的功能

对象:个体/社会

方向:正向/负向

呈现:显性/隐形

8.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

生物起源说-生物代利西

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

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说-孟禄心理爱模仿

教育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

米丁斯基,凯洛夫,马克思

教育起源于劳动。

9.教育的产生

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形成

10.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水平低下。

11.学校的产生

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

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文字的创造-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

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提供了教育内容。

国家的产生-需要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12.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道专刻象: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13.近代社会的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执教。

14.20世纪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全民多现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