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迟自梁武帝时代开始就作为皇家代际传递的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灵异佛像而存在。在传世作品中,日本京都清凉寺的樱桃木旃檀瑞像是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传世样本。
特指的由历代朝廷供奉传承的“优填王旃檀瑞像”,主要通过三种不同途径来华:
一是鸠摩罗什带来的龟兹旃檀瑞像,二是南朝宋孝武帝征扶南所得旃檀瑞像,三是梁武帝遣使求取的瑞像。
建元二十一年(385)三月,远征龟兹的后秦大将吕光带着骏马万余匹,满载战利品踏上回归中原的路程。吕光此次回归中原,史载其 “以驼二万余头致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骏马万余匹”。
有关鸠摩罗什带来龟兹旃檀瑞像的事情,最早记载在《续高僧传》卷24 《释慧乘传》:“(隋大业)十二年,于东都图写龟兹国檀像,举高丈六,即是后秦罗什所负来者,屡感祯瑞,故用传持。今在洛州净土寺。
关于宋孝武帝迎取的“优填王像”,唐代僧人释道宣认为龙光寺所供奉的旃檀瑞像,并不是鸠摩罗什从西域带来的,而是来自南传系统。
释道宣《续高僧传》卷29《唐扬州长乐寺释住力》云:
“初梁武得优填王像,神瑞难纪,在丹阳之龙光寺。及陈国亡,道场焚毁。力乃奉接尊仪及王谧所得定光像者,并延长乐,身心供 养。”
按这条记载,龙光寺的优填王像并不是鸠摩罗什带到中原来的,而是梁武帝所得,后安置在龙光寺。
可见有关优填王旃檀瑞像在中国流布的记载中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敦煌壁画中的优填王旃檀瑞像
敦煌莫高窟从中唐时期开始绘制优填王旃檀瑞像,莫高窟中唐第231窟西壁龛顶西坡、第237窟西壁龛顶,晚唐第9窟甬道顶部、宋代第454窟甬道顶部都绘制了旃檀瑞像。
莫高窟第231窟西壁龛顶西坡绘一左一右两身释迦像,左侧释迦身形高大,穿袈裟双手合十站立在莲花座上自天上归来,上身前秦低头看向右下角的旃檀佛像,优填王所造旃檀木头释迦像身形较小,下跪合十迎接释迦。二像中间有两方榜题,分别写“时佛从天降下其檀”“像乃仰礼佛时”。敦煌遗书《诸佛瑞像记》中有此像的条目,可作为壁画的注脚。
莫高窟第9窟旃檀瑞像,表现的是释迦从天上回来时,檀木释迦像跪迎释迦归来,释迦向檀木像说以后使用佛像传教。画面中绘一左一右两位释迦像,左侧一位跪地手捧物品朝着右侧的释迦敬献礼拜,右侧的释迦脚踩莲花座,身体向前倾斜,伸出右手对着面前跪坐的释迦像。二像中间有一方长方形榜题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