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来讲,情绪就是我们面对人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那么同样是人,面对同样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情绪为什么不同呢?背后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认知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是认知?认知和情绪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善情绪呢?
今天早晨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北京和文化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其中关于认知、情绪、行为的关系这一个点,对我的触动很大。
认知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坏情绪是魔鬼,它会搞砸我们苦心经营的很多关系,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惨痛事故。比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像个暴躁的驯兽师,大喊大叫,非打即骂,总想根据自己的“认为”去控制孩子,塑造孩子,那你将来一会收获一个懦弱自卑、大逆不道的孩子;如果你跟爱人三观不合,但你总是执着于“自己是对的”总是执着于去“改变对方”那么,你的婚姻注定是痛不欲生,生无可恋的;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高明的,一言不合就跟老板拍桌子瞪眼,那走人的一定是你,提拔的一定不会是你……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随着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失控的人群越来越多,呼吁改善情绪问题的人群越来越多。的确,改善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比如运动、冥想、倾诉、打坐、闭关、呼吸疗法等等,但这些都似乎不是根本的办法,只能缓解。所以,要从根儿上改善情绪,还是要从我们身体的总司令——大脑那里做功,去改变认知,提高认知水平。
请你读一读上图文字,然后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什么?没错,我当时也完全没有发现自己读出来的内容和事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和真相之间的差别。“你以为的”远远不是你以为的。它只是你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很多时候,你只是自以为是而已。芸芸众生,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呈现出来的东西也都不一样。
那么,请问,我们又何必苦苦执着于谁对谁错呢?因为相对于宇宙真相,我们都错了。我们都只是囿于自己的认知,包括科学家,真理也只是无限接近真相的一种认知;我们又何必执着于评判对方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观点哪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而已,我们都活在自己过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认知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罢了;我们又何必气急败坏地想改造对方呢?如果一个人执着地活在自己的“我认为”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拈花微笑,不认同,但允许。
当我们认识到认知没有对错,认知本身不带恶意这一底层逻辑,我们还会对爱人,公婆,孩子,领导,合伙人,朋友的观点,想法,做法,愤愤然吗?我们就一定是对的吗?恐怕你已释然,世间哪有对错?理解、接纳、爱才是跟自己和解,跟外界和解的秘钥。
不做可悲的堂吉诃德,不做狂妄的小孩,并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改变认知可以改变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接着改善我们的情绪,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当一个人开始觉醒,开始通过学习改变、提高认知,那么,呈现在你眼前的世界就会大不同。比如,当初你认为学习教育课程是为了谋求高明之术,一招搞定熊孩子。所以,你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总想改变他,改来改去没效果,痛苦不堪。后来,你慢慢发现,育人的根本秘诀是先育己,当你变了,世界就变了。从此,你不再带着情绪攻击孩子,只是带着虔诚走在学习的路上,行不言之教。这不就是认知的迭代带来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吗?
认知,永远没有对错。当我自以为是地敲下这些文字并洋洋得意时,也许上帝已经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