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责自负
司马迁作李将军传时,用了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夸赞他,寓意是,李广这个人不擅言谈,但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挺不错的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史的底蕴和传统文化的意象,将称赞一个人上升到哲学和诗学的层面。
“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电影《哪吒2》实力演绎了“你若芬芳,蝴蝶自来”,也诠释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哪吒2》取得骄人成绩之际,导演饺子在记者采访时坦言称“我本身就是非常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所以现在我创作的哪吒系列电影当中,很多趣味性的东西,是受到了他的启发。”
网友们对这一点纷纷表示认同,并开始“大家来找茬”,挖掘出许多他电影中的隐藏细节,无论是“放开那个女孩”直接照搬了《功夫》中幼年阿星救哑女的经典镜头;“神仙的自我修养”复刻《喜剧之王》尹天仇从浮夸到内涵的蜕变之路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以及跨越时空的致敬密码,当太乙真人面对天劫时颤抖却丝毫没有躲闪的眼神道“不知道我顶不顶得住”时,国人记忆的DNA动了,《少林足球》临危受命——这分明是三师兄守门时的原版台词。
这种戏谑中带着敬意的互文,让观众在爆笑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电影记忆巡礼。
周星驰被誉为华语电影的“喜剧之王”,他的电影作品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还通过幽默的方式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笑中带一点泪”,使得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当然,这同时也与他的人品和处事态度有关。他一直保持着低调、谦逊和勤奋的品质,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执着,对生活充满感恩和热爱。他的这些品质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让观众更加喜欢和认可他的作品。现实中的周星驰,却是一位不擅交际言谈的人。成就堪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又一典范。
而一部成功的影片导演致敬另一位成功的同行,同行之间梦幻联动的双向奔赴,瞬间引爆全网。
影片即将在香港上映之际,不擅言谈的周星驰,罕见的连发10条动态,“我要看《哪吒2》!”配图是他的背影,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头扎双丸子的哪吒造型。罕见地为一部动画电影站台。
“当无厘头遇上东方神话,银幕外翩翩起舞的不仅是蝴蝶,还有两代人喜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周星驰也曾在记者采访中坦诚道: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蕴藏着无数精彩故事,他几乎是自发地将这些元素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网友们也纷纷加入周星驰影片“考古”大军,挖掘出许多他电影中的隐藏细节。例如,《鹿鼎记》中韦小宝爱戴“虎头帽”的原因,原来是为了向历代精英致敬,另一部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中,逛“青楼”的皇帝,其原型竟是历史上著名的清朝同治帝。再如,律师方唐镜在电影中无须下跪,亦是参照了当时的科举制度。从包龙星担任九品候补知县来看古代买官制度。包龙星因判常威案得罪水师提督,终遭恶搞身陷囹圄,清水师提督的历史。包龙星等人藏于如烟床底,灵感源自周邦彦典故,北宋徽宗恋李师师,夜访遇周邦彦藏床底,寓意深刻。
通过周星驰的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对这些真实历史的赞美与重塑,让观众的心灵感受到一种共鸣与自愈。周星驰的电影不仅让我们捧腹大笑,“考古”的发现,更让人心中升腾起对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这场跨越代际的致敬,不仅是创作者对偶像的表白,也是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致敬。
《哪吒》故事的内核本质上正是“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 的思想以及勇气的交织,正如一枝童真“棒棒糖”的“放开那个女孩”之于一枚童趣“鸡毛毽子”的“放开那个女孩”,被定义为“性恶论”魔丸的哪吒;以及被人称为恶魔的敖丙实际却是被定义为“性善论”的灵珠,世俗的偏见下“不改初心”的勇气,打破被定义的桎梏,撕下被定义的标签,对历史的继承与重塑,利用电影传达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认知,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无疑是一种值得珍视的文化存在。
当然如果要说《哪吒2》的不足之处,在我目前看来,电影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历史人物的刻画,少了一份“历史人物”典故的底蕴来作为人们认识文化的一个窗口。
刷到饺子导演要求打马赛的梗,是的,哪吒的热度终究会退出,但是创作的热情不减。
致敬与创新,在不断回溯中理解历史与文化交织的脉络,新作品让观众在影院捧腹大笑的同时,眼角还有一点点湿润,那种文化叩问与情感共鸣,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观之际依然初心不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