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天气 小雨
坐标:上海
闹了个笑话。
男票:你2019年的愿望是什么?告诉我,我帮你实现……
我:不要!30岁的人不立flag!不然会“真香”。
男票:(问号脸)什么真香?
我:(鄙视脸)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是去年热门词汇。据说还被某一位哲学家说了——人类的本质离不开真香定律。我给你科普下“真香”的来源,就是有一个节目……
我巴拉巴拉把“真香”来源告诉了男票,大概就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嫌弃生活条件不好,闹脾气,“我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里跳下去,也不会吃你们一点东西”。但几小时他就蹲在一边吃着农村家庭的饭,还边吃边说句“真香”。
虽然我知道这个故事,但我不知道故事中的这个男孩是什么名字!然后我也看到过一句话“我国著名哲学家王境泽发现的哲学定律从没失误过”,我以为这位王境泽,真的是位哲学家。
谁知道这是网友对故事里的男孩子的“尊称”啊!还以为真的会有“真香哲学”呢!
老实说,“真香”真的挺好用,啪啪打脸的过程变得有趣好笑了不少。主要是指一个人下定决心不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却又去做了。
仔细想想,这位名叫王境泽的“哲人”确实说的有道理啊!人类逃脱不了“真香定律”,因为人类的认知是有界限的,而且准确性也不是完美的。
一般我们说出那句“我绝对不会……”的时候,我们心中对这件事是有一个态度的,而这种认知的起源多种多样,无法判断正确或准确与否。唯一可以验证真伪的方法就是实践!尝试一下,你才真正能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还是“立马就去”。如果是前者,那恭喜你,你前面的认知符合当下的判断;如果是后者,那么你就“真香”了。
其实“真香”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你更了解了自己,更知道自己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的态度。因为你敢于尝试,敢于跨出去了解它的第一步。
为了让自己少一些“真香”场景,我说我不要轻易判断他人或者事件,但终究还是做不到不发表任何言论,不过每次说话前倒是慎重谨慎了一些,给自己留下了“真香”的余地。
话说,要不要把事实真相告诉男票呢?要不还是把他瞒在鼓里吧,反正我也没告诉他这个哲人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