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更时刻让自己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匹配。在企业人才的任用中,管理者经常面对这样困境,一个值得培养的员工,企业为其成长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最后却发现员工要么在成长之后离开企业,要么因为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而将个人职责抛诸脑后,为团队和企业带来损失和影响。
在胤礽幽会郑春华事件爆发后,康熙第一时间将众皇子聚到一起,然后,首先就以领导者的身份告诫众人为君之道,其中特别强调关键就在于如何避免德不配位。
康熙的这一举措虽然是因为胤礽所行之事而引发,但却道出了一个领导者做事立人的根本。康熙的为君之道,强调的是管理者在为人处事时,对外要符合大道,依道而行,对内,要无愧于心,对自己、对他人都应如此。
正如康熙在胤祥和胤礽回来之后,不仅圈禁了胤礽,同时也将胤祥圈禁起来。此时的康熙,对两人的圈禁,出发点其实并不相同,对胤礽,其所犯之事确有其罪,圈禁是作为一项处罚。而对胤祥,则是想借机敲打,让其明白如何为人处事,因为作为胤禛的重要臂膀,胤祥做事向来深得人心,但正如其“侠王”的称号一样,很多时候就败在一颗行侠仗义和冲动的心上,康熙真正的目的是想让胤祥能够在关键时刻冷静沉着地应对。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康熙身上,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是,如何结合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去提前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进行规划和布局,以确保让企业的发展始终有必要的人才作为保障和支持。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雍正学用人》,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