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值班,刚从工厂巡查回到办公室,还没喝口水,就听到电话急匆匆响了起来了,“是吴经理吗,门岗来了一位先生和太太,说是原来在公司工作过的”,“哦,请问下是哪一位呢?”“说是姓毕的”,我一听“哦,是毕工啊,我马上下来接他”。
哦,原来是公司原制桶厂经理毕工, 他可是南海油脂开拓者之一,他是1988年从上海来到当时不毛之地的赤湾,并进到我们公司的。毕工最早是负责制桶厂的筹建和后续制桶厂的生产管理,在1994年毕工还兼任过公司品管部经理,1995年担任过小包装生产经理,在1996年从深圳工厂调到上海去筹建南海油脂上海分公司,任上海分公司经理。之后毕工就回到上海工作了,南海油脂上海分公司因与上海嘉里业务冲突,在1998年后也就关闭了,之后毕工调到上海嘉里工厂任小包装生产经理,一直到六十岁退休。
我把刚刚巡厂湿透的衣服更换掉,马上快步跑去迎接毕工了,我应该是2006年在上海嘉里见过毕工,之后就一直没有见过毕工了。
远远看到毕工和毕太站在门岗处,我快步往前走。唉呀,真是太激动,我还在往门岗走,毕工和毕太已然从门岗进来了,毕工伸出他那厚实的手,我俩紧紧的握在一起,“欢迎毕工回家,欢迎毕太”。
毕工穿着一件深色体恤,浅色悠闲裤,脚穿运动鞋,带了个遮阳帽,还背了个大包,看起来应该是照像机,他还是显得那么精神、那么睿智。毕太则是穿了件花色裙子,跨了个小包,毕太还是那么年轻漂亮。
据毕工讲他回深圳办事,就想到要回南海油脂看下,毕太在边上插话说“毕工昨晚就说了要来公司转一下”,我说“好啊,欢迎毕工回家看看”。
我带着毕工一边往办公楼走,一边向他介绍他离开公司后的一些变化,如山上氢化厂、氢化罐区、四厂、五厂等都是毕工离开后建成的。也带他到公司饭堂看了看公司新改造的饭堂,毕工对我们整洁大气的饭堂赞赏有加,他还记当时化验室是在饭堂一侧。原本计划请毕工在公司饭堂吃顿饭,但因他还有事作罢。之后带他到公司最早建成的精炼一厂参观,路上我们再次确认了一下原锅炉房旧址,我们站在精炼一厂建成的纪念牌匾边照了张像,毕工还在回忆牌匾上的几个当年帅哥呢。
天气也真是够炎热了,我问了问毕工,还要不要去山上罐区转下,毕工说“山上的油罐看到了,也就不上去,再说来过公司看过了,也了却一翻心意”。
因毕工一会还有事,我就把他和毕太送到公司大门口,也安排司机将他们送到他们要去办事的地方。相见总是那么难,而分手却那么易,因毕工这次从上海来深圳办事,没有预留更多的时间,我再次叮嘱毕工,下次留多个时间,我们可以约下当年的老同事聚一聚。
是啊,大家真的应该聚一聚,想想毕工在他年富力强的黄金时代来到公司,而且那个时候抛下“铁饭碗”从“大上海”来到当年的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渔村~赤湾,可想而知,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毕工在南海油脂工作了8年,8年啊,什么概念?就是说把小日本都打回老家了。1996年,毕工从南海油脂调到上海工作到退休,至今也有23年了。回想当年南海油脂公司呱呱落地,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筹建期间非常辛苦,但是大家也是非常之开心,金龙鱼也在1991年从南海油脂公司下线了,引领了国人由拿着油壶去粮油食品店打散装食用油转变为购买小包装油,成就了“温暖亲情的金龙鱼大家庭”。
无论毕工,还是其他老同事,只要您在南海油脂工作过,无论时间长短,大家总有一种南海情结,只要是回到深圳,总是想到公司转一转,这是一种旧地重游的感情。
老同事们,欢迎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