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闲暇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看到知乎上的一个提问“哪些书看完后,后悔没有早点看到”,其中一个高赞推荐了这本书,抱着极高的期待开始阅读,读完没有失望,其中有几个点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 “课题隔离”。
任何事情,都要进行课题隔离,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做不做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别人会不会回应是别人的事情。要谨记两者之间的界限。
书中用信任进行了举例,信任别人是我们自己的课题,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信任是他们的课题,如果我们的信任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不要沮丧,因为别人是否会回应,本与我们无关。
这个话题,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例如如果别人对我们发脾气,想起来这是他们的课题,与我们无关,也许会对压住我们内心想要冒火回怼的冲动。
2.“共同体”。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很多个共同体中,我们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共同体,家庭是一个共同体,社会、国家,甚至大到宇宙也是我们所处的一个共同体。
当我们在其中一个共同体中受挫,甚至感到绝望时,不要对人生绝望,因为这个让我们受挫的共同体只是我们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
3.“横向关系”。
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包括父母与孩子。里面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孩子不要“批评教育”,更不要“表扬教育”,因为这两者都将自己和还在放在了纵向关系的纬度里,默认自己比自己的孩子优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孩子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个体。
4.“他者信赖”
与别人结交时,要全身心的信赖别人。
因为当我们怀疑别人时,我们就会无意识的证实自己怀疑的准确性。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怀疑难以进一步的深交。
5.“自我接纳”。
承认自己普通,好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书中讲到我们拒绝普通的时候,是不是无意识的将“普通”理解成了“无能”了呢?普通不等于无能,没有必要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接纳自己的平凡,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是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开始。
6.“此时此刻”
未来和现在跟不就不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而是此时此刻。
这一点和“活在当下”特别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