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精灵
文/郭霞
有趣的人或物,仿佛充满魔力,总能摄人心魄。小豆豆便是这样。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子。上学路上,小豆豆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大哥哥在叫卖树皮,听说咬一咬,就能测试健康(不苦,即健康)。于是,小豆豆向校长借了钱,开心地买到了树皮,并以此为据,认真地邀请身边人进行测试。这些人涉及她的父母、洛基(家里的牧羊犬)、全校所有的人,甚至学校附近的野狗。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小豆豆确实是这样做的。知道大家一个个都非常“健康”的时候,小豆豆是那么高兴。可她不知道的是,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不会觉得苦。(故事来自《窗边的小豆豆》)
读完书中的故事,我眼前浮现的便是小豆豆可爱的形象——扬起的小脸,认真的表情,之后是慢慢咧开的嘴角、眯起的笑眼和欢欣鼓舞的跳跃。这样的一枚小豆豆,顿时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可爱的小豆豆,在一场“骗术”里认真地测试,用天真无邪打败了人性的恶,闪现出熠熠的光彩。她仿佛是天上的精灵,在人间幻化成了善良的天使。
事实上,这样善良有趣的天使,绝不是上天打造出来的。“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不会觉得苦”,这是书中的原句,是博学的校长先生深谙的道理。可是,他并未言明,因为“能够教育出这样心地善良的孩子,校长先生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老师,我不由想到自己,生活中出现这种明辨的“骗局”,我是怎样做的呢?不会像校长先生那样耐心,我基本立即言明,甚至还要延伸拓展,做一些“防骗培训”。现在想想,所有的“骗局”,都应该及时拆穿吗?我所预设的“骗局”,在学生眼里真有那么重要吗?比起拆穿“骗局”,是不是有更可贵的东西?
试想,如果校长先生一早便告知小豆豆:“其实,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不会觉得苦。你被骗了。”并阻止她做这些健康测试,那小豆豆会是怎样的呢?对于结果,我猜不透,但我能确定:巴学园里会少很多乐趣,小豆豆“这样心地善良”也不会被完全看到。一句真话可能会收获一个教训,但失去的又会是什么呢?
我是一个童话心比较多的人,因此很感谢校长先生的耐心。他的不言明,让我们收获了这样一个可爱有趣的小豆豆。事实上,他也是个有趣的人。电车教室、自由座位、盒饭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温泉旅行、韵律操······这些有趣的项目,无一不是校长先生的杰作。
现在,你明白了吗?小豆豆的背后藏着一个更有趣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