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博士。
“做科研就是好像一个人自己走在沙漠里面,渴了只能自己找水喝,饿了自己找东西吃。”
“真的要一颗要一切靠自己的心。”
“我太笨了、我怎么这么笨、我太自以为是了,是博士们用来形容自己的话。”
“以前别人叫我学霸,现在我妥妥的学渣,智商跟不上,做学问真是需要天赋的。”
我的博士朋友们,都是最勤勉的人,雷打不动的早上6点,晚上11点,每周只给自己放半天假甚至不放假。逢年过节也几乎都沉浸在学术科研中,几乎很少外出和别人交流,有对象的就更寥寥无几了。
我的博士朋友们啊,真的太孤独了。他们的智商和思辨能力,已经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了,但是面对拗口的理论、繁杂的资料、零星的思路....他们需要一个人去把这一切理顺,一个实验做了成千上百遍,一个观点要用各种手段去论证,只要有漏洞就得推翻重来。没有人可以帮他们,即使是导师,也不了解你的研究命题,只能提大方向上的意见。所有的路,都要一个人走。
入学时,可能每个博士曾雄心壮志,一定要填补学术科研空白,然后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发现真相——我压根就不是搞研究的料。于是变成了,起早贪黑,祈求上天给自己的脑子开光,想出论文的创新点,最终还能把这个创新点说圆了,能够在学术科研上有一点点突破已经很优秀了。最后,能够顺顺当当毕业是我对所有博士朋友,最诚挚的祝福。
观察了一波,文科博士大抵过的还行,凑合能活,有书有纸笔或者有个电脑就可以做学问了,时间地点都没有限制。没事还能副业搞搞自媒体,一方面练文笔,另一方面是万一红了呢?
J同学是一名哲学博士,同时也是个微博网红,让我匪夷所思的是,他的学术路径太不同寻常了,从一个体育生到工商管理再到哲学。他现在的生活是四处流浪找灵感,解决类似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高深问题。但是也常常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感到怀疑,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创新点在哪里,崩溃和脆弱全都藏在键盘和电脑屏幕里。
理科博士嘛,我感觉他们是科研怪人,沉迷实验室和数据无法自拔,几乎没有生活,更别提娱乐了。L同学是一名航天航空博士,极其自律,生活特别规律,实验室、宿舍、图书馆就是他的全部。做一次大型实验,点一次火就要耗费一台卡宴,所以压力特别大,自己负责的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很麻烦。熬夜加班不算事,就算是通宵几天不睡也很正常。他的内心真的很强大,他都顶住了,“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汗颜,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比你自律的人比你还坚持。我也问过L,为什么选择读博,其实以他的顶尖名校背景和专业技能,完全可以就业去赚很多钱,享受很多美好。他说,因为喜欢啊,因为航天梦想啊,毕竟有些事,如果所有人都不做,就没有人做了。
在浩瀚的知识星空中,博士们孜孜不倦的探寻,智慧是他们的标签,坚持是他们的底气。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不会懂有多难,也不会懂有多有值得。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选择了蛰伏,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也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