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这2杯茶,喝到三伏天,健脾胃,排湿毒,一夏天少生病!

小满过后,天气越来越炎热,进入到夏季。

中医讲“冬病夏治”,此时,是调理身体的好时节。

入夏后,这2杯茶,喝到三伏天,健脾胃,排湿毒,一夏天少生病!

第一杯:姜枣茶,健脾胃

夏天炎热,人体腠理是开放的,体内阳气空虚。

此时,喝一杯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这道茶,从入夏开始,一直喝到三伏的头一天,有以下几种好处。

1、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2、杀菌消炎,改善腹痛、吐泻等。

3、驱寒解表,预防伤风感冒。

4、消夏解暑,减少暑热,改善头昏、心悸、胸闷等。

5、排汗降温、提神,缓解疲劳。

自己动手做

材料:带皮生姜、六个红枣

准备:在洗菜盆中放少许面粉,加入清水搅匀,然后把整块的生姜放进去泡洗10 分钟,冲洗干净。

不要去皮,连皮一起切下三大片备用。红枣洗干净,掰开。

做法:红枣和姜片一起加冷水下锅,煮开后转中火再煮10 分钟以上,多煮一会儿更好,然后放入保温杯,继续焖泡。可以反复冲泡几次。

姜枣茶,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姜,可驱赶病邪,大枣,可保护肠胃,搭配在一起,可避免姜的刺激,补体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天热以后,脾胃较虚寒,提前用姜、枣补脾胃,夏天会过得舒服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

用到的生姜,一定不要去皮哦,姜的分量也不要少,煮出来的水,喝起来要有点辣辣的口感,效果更好。

姜枣茶,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

如果不是虚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枣茶,特别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夏季,不体寒的人也能喝。

第二杯:黄花苗黄实茶,排湿毒

小满过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大,湿热交加。

此时,湿邪之气,最容易入侵体内,导致湿热重,危害健康。

夏天阳气盛,体内阴湿亦外泄,此时,是去湿防寒的一个关键时节。

喝一杯黄花苗黄实茶,可帮助体内排出湿毒,有“冬病夏治”之效。

下面这几点,满足的越多,说明湿气越重

1、头油、头屑多、眼屎多、眼睛浑浊不清澈;

2、面发黄发暗、油腻,易长痘痘、脓包;

3、口干口苦口臭,小便黄,白带多、色黄,体味大;

4、要么便秘,要么便便黏黏、冲不干净;

5、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困,打不起精神;

6、小肚子大,水肿型肥胖。

自己动手做:

材料:黄花苗、马齿苋、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黄实、山楂、淡竹叶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烘干,并且碾碎,做成一个小茶包即可。

每次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反复冲泡2-4次!

黄花苗,随处可见,药用价值高,用其泡水喝,可祛湿热。

对于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湿疹等,皆有好处。

黄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马齿苋,可清热解毒、利水祛湿,还可帮助人体排出更多毒素。

玉米须,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薏苡仁,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 。

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

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于脾胃健康。淡竹叶,擅长祛湿热。

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健脾祛湿,利水排毒,效果加倍。

Ps:2019年,三伏天一共有40天。

初伏时间:7月12日-7月21日,共10天。

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

末伏时间:8月11日-8月20日,共10天。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