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廉乐涵
【班级新闻】
本报记者王羽豪于2018年12月3日报道:今天的收作业时间为9分钟。中午课代表收作业的时候秩序混乱,但也有认真的闫雅洁、许静林、原子涵等同学。体育课情况很好,都表现的十分积极,希望我们大家可以继续保持。上班情况也挺好的,没有一个人被点名批评,课堂上大家都很专心,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同学们体质有些差,上完体育课后很多同学感到身体不适。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加强体育锻炼。
本报记者王子婧2018年12月4日报道:2018年12月3日,358班在国旗下接受法律教育。本次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遵法,守法,懂法。在政教处李建军主任的带领下,让我们了解了宪法。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执行,所以把每年12月4日定为宪法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求在生活中要做好自己,不做违法事。讲话完毕后,同学们纷纷鼓掌,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宪法的知识。
本报记者于2018年12月4日报道:
在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四日358班在录播室开展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英语课。以“你能来参加我的聚会吗?”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英语表演。对于回答问题,同学们可毫不含糊,一个个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至于老师所布置的听力,背诵,写作任务都完成都很出色。在最后的表演时间中,一堂课就在这一次次的英语,表演中结束了。通过本次课堂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委婉接受别人的邀请,同时展现出了358班的精神风貌。
本报记者朱子僖2018年12月6日报道:今天一天大家学习状态都十分良好,特别是课间时间,同学们都以学习为重,不是在看书就是写作业,教室里极为安静,为打造安静教室,又近了一大步!
本报记者李茳萌2018年12月7日报道:2018年12月6日下午第三节课358班全体同学接受教育局的问卷调查。刚上课不久,一位相貌平平的教育局代表进入了358班。工作人员先向同学们有礼貌的说声抱歉,然后向每位同学手中发了一张调查卷,时间的一分一秒的过去,同学们也相继完成调查卷,最后工作人员核对好人数后,与同学们挥手告别。
我校正式成立“清流”文学社
本报讯 记者张越垚 报道 2018年12月7日下午四时许,为提高学生们的文学创作积极性,高平三中在报告厅召开了第一次“清流”文学社会议,宣布“清流”文学社正式成立。共有52名初一、二年级的优秀文学爱好者,六名资深语文教师,一名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中提出:要在往后的文学活动内容上大胆创新,涉及到各个方面。要起步高,志向远,成果好,影响广,最低定在教学成绩之上。社员们必须遵守社团的章程和要求,尽到自己的义务,遵守校规,作出表率作用。安排了下周的社长竞选事务。同学们皆正襟危坐,认真聆听。此外,同学们还在会后报名了自己心仪的职位。“清流”们的漫漫长路正式迈出了第一步。
高平三中顺利召开“清流”文学社成立大会
本报记者张逸骁报道
2018年12月7日,“清流”文学社的58名社员在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于报告厅顺利召开成立大会。在此次会议中,霍校长的精彩讲话让社员们感受到了“清流”文学社建立的初衷及重要意义。霍校长指出,“清流”文学社的建立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素质教育,推动三中的办学水平。随后,社员们又共同认真学习了社规与章程,以及其他注意事项。最后,在自荐承担社团职务时,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大会在同学们的热情中圆满结束。
“清流”文学社由来自七八年级的52名学生与6名教师组成,是我校自办学以来第一个文化社团。因此,学校尤其重视。霍校长期望,文学社的社员能够积极为校增光,成为一股清流,带动学校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班级通讯】
雪花纷飞,坚持不懈
天空雪白,大雪纷飞,雪花犹如那一个一个的舞者,在空中飞舞。高平三中的操场上,正有着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在顶着寒风雪花诵读,跑步。
2018年12月4日,随着广播声的响起,初一二全体学生来到了操场集合。顶着刺骨的寒风,体育老师和校领导已在操场等待着。雪花纷纷落下,每个班都在各个班的指定地方站好了队,开始了诵读。358班同学,在雪的侵袭下,并没有不去认真的诵读,而是睁大双眼,看着手中拿着的弟子规,大声的诵读着,好似雪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熠熠生辉。
跑步开始了。随着音乐的播放,同学们迅速进入了跑步状态。双手举起,放在腰前,天气似乎又变了脸,同学们的手都变得冰冷无比,冰冷的风雪刮在脸上,同学们的脸似乎都变成了红苹果,被冻的通红。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放弃,全部都跟上了队伍。任凭风雪刮在脸上,仍坚持的跑,双腿有节奏的迈动着,目光坚定。好似是那雪中的精灵,不畏严寒。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体操比赛,当年的歌咏比赛,团结一心,努力坚持。
跑完步后,开始了唱歌。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刚才的跑步而随便唱歌,不大声唱。而是用心的唱,唱出了358班同学应有的风范。
退场了,我们举着旗帜,步履坚定,展示了专属于我们的风采。
一股“清流”暖心间
———记高平三中清流文学社成立大会
358 宋恒语
为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校经过精心筹备,于12月7日下午成立了高平三中清流文学社。
12月7日下午第三节课后,文学社全体成员与指导老师在校报告厅共同参加文学社成立大会。目前来看,文学社成员由七年级、八年级同学组成,指导老师分别为初一、初二、初三每年级各两名。
大课间,社员们纷纷到达了报告厅。报告厅的电子屏上写着“高平三中清流文学社成立大会”十三个大字,再看看已经到来的社员,他们望着电子屏上的大字,端正的坐着,眼睛里满是激动与兴奋。待全体人员到齐,霍校长前话筒的小红点亮了起来,文学社成立大会开始了。
报告厅里鸦雀无声,静悄悄的,连彼此的心跳声都能听到。首先先是由霍校长讲话。霍校长严肃又不失温和的话语句句精彩。他提出,文学社是三中有史以来第一个社团,必须要在活动内容上大胆创新,把内容设计到各方面的领域,定位要高。三中不仅要在教学质量上名列前茅,还要在校园建设上取得成功,这样才能给后来的社团起到带头作用。他还提到了文学社对学生的要求,要求主要如下:
一.遵守活动规则,不迟到不早退,听从老师的安排。
二.在参加活动时结交新朋友,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多多帮助。
三.在平时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展示自己。拓宽视野,要勤学、好学、乐学。
四.积极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在各个设计平台上多多展示与学习。
讲话过程中,同学们听的是那样认真——一个个睁着铜铃般大小的眼睛,时不时低下头刷刷做笔记。再看看他们的笔记,记得是那样认真。他们的耳朵都竖立起来,都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说的重要的地方都记在了脑海里。
霍校长讲话结束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是老师选读文学社章程。同学们刚放下的笔又重新被提了起来,刷刷的笔记声代替了刚才的掌声。
约10分钟,章程选读结束。紧接着老师宣布了文学社的工作组织,共设有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编辑八名,记者四名。初一初二同学均可报名竞选。
文学社成立大会在各位老师的组织在圆满结束。文学社的成立,标志着三中校园文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推动语文教学与提高读写能力带来了影响。相信老师的讲话,在各位社员的心中已经播种了种子,相信文学社这股清流已经吹暖了各位同学的心。
愿各位社员可以尽心尽力参加活动,为文学社的发展提供帮助。也祝愿我们的“清流”文学社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自是清流
——记高平三中“清流”文学社成立大会
358姬涵芸
寒风呼啸,冬意已浓。然而在高平三中报告厅内,却一片暖意融融,文学社成立大会,正进行地如火如荼。
“文学”,自古以来皆是历史热议之话题,无数才人辈出之地。而今已经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却未没落。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一股“清流”出现在高平三中的校园内,发展壮大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清流”文学社。
2018年12月7日下午三节课后,报告厅前方显示屏上几个红字醒目,下方坐着学校领导及六位语文教师。初一初二拔尖的学子们端坐在座位上,颇有几分古时名流会面,饮酒对诗意味。各人激动的氛围在座位上空碰撞,年少轻狂,试问谁人敢争锋?
陆陆续续社员们到齐,校领导便开始了讲话。在不急不缓的演讲声中,霍校长希望我们——
活动内容大胆创新,涉及科学、文化、体育等方面,丰富类型;社团初定位要高,勇创先锋,要在三中教学成绩之上,后来居上;推动教学改革,活动成果显著;遵守活动时间,结交新朋友,拓宽视野;借助各种网络平台积极展现自己……
校长讲话完毕后,室内响起了阵阵掌声。社员们认真细心地记着笔记,专注地听着内容,为自己踏上文学之路做着准备。
接下来,便是宣读章程。章程内容繁杂,多如牛毛。无外乎是印发校报、内容认真。但最重要的是文学社下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记者四名,编辑部成员八名,七八年级各均分。社员踊跃报名,在桌前熙熙攘攘围成一团,写下了自己名字及班级,信心满满去准备演讲稿在下周三、四演读。
文学社成立大会在社员和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下圆满结束。校园开展这么一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在于跟上时代进步,改革教学方式,取得更大成功,也给了热爱文学的同学们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锻炼了我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这次活动,会镌刻于三中历史。它的初衷也是——共携手进步,展望未来!
自是清流心中淌,三中未来尽辉煌!
【随笔精华】
关心
张越垚
人世间,有一种温情,表露于无形。它大,大到说不完,道不尽,它也小,小到两个字就足以概括——关心。
上周,数学老师开讲新课:尺规作图,刚开始讲的简单步嘎,我还能勉勉强强听得懂,作图也勉勉强强做的对。可一旦深入了一点,我就懵了。可能是自小便对图形不敏感吧!我时常发出:“这啥跟啥?”,“哦!原来如此!没听懂!”之类的感慨。有时听得出神,魂游天外的那一刻,猛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看到黑板上陌生的一排排数字和图形,又不禁想起了哲学三大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下课了,放学了,到家了,拿起笔,打开数学题,看到一行行小字如蚁,小图若迷。我迷茫地望了望天。是时候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了!自己不应迷茫!而该当机立断!于是,我决定……待会儿做。
也不知是何时写完的数学作业,依稀记得,那时已经深夜。睡前瞥见的天空繁星点点。次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了作业。三节课后,正上楼准备上课,突然遇到了数学老师,我问老师问过好,准备继续前行,忽听得背后一声:“越垚,等一下!”
扭过头去,数学老师正笑着对我说:“越垚,你昨天的作业完成的不太好啊,是不是没有听懂,可要尽早弄通啊!课上认真听讲,切莫开小差!”
数老的眼睛正熠熠地闪着,这让我想起了昨夜的繁星:温暖,柔和,纯净,又饱含着激励之色,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你以感动,鼓舞你前进。
一番对话之后,我走上了楼梯,但中却充满了一种东西,轻盈盈的。
我明白,它叫作:“关心”。
那一抹微笑
李钰冉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由于是星期四的下午,明天上午只用上三节课,同学们都异常兴奋,有的打听作业有的与朋友闲聊,甚至有的人都开始收拾书包了…… 而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而烦恼;也许,在心底默默生她的气。在这个满是欢声笑语的教室里,我是多么的多余,我便不自觉地走出教室,往楼下走去。
刚出教室门,我边看到了数学老师,迎面走来,老师,紧锁眉头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又好像是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走着走着……我离数学老师越来越近,我在纠结,要不要说“老师好?”老师,走到我跟前了,我停下脚步,估起勇气大声说了一句“老师好。”我原以为老师只会轻轻的“嗯”一声,可是没想到奇迹出现了。
数学老师紧锁眉头没有了,抬起了头,给了我一个暖暖的微笑,并且还重重地“嗯”了一声很开心的样子…… 看到数学老师的那一抹微笑,似乎窗外的阳光射进我的心里,我的烦恼没有了,心中的那块冰融化了,剩下的只是快乐,于是,我想我不自觉的笑了。
回到教室,我依旧沉浸在刚刚那缕阳光中,不过我转念一想一声“老师好”一个微笑的威慑力,难道就这么大吗?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回到教室,我依旧沉浸在刚刚那缕阳光中,不过我转念一想一声老师好一个卫笑的威慑力,难道就这么大吗?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前几天,数学老师,因为我们作业完成不认真而气愤,我以为课上总有一些人睡觉,却不改正而苦恼。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都不活跃,也不认真听讲,慢慢的老师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那凝重的面色,不料,今天老师居然因为一声“老师好”笑了,而我又因老师的微笑,而心情愉悦。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见到老师就应该说一声“老师好”,不仅是出于礼貌,更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爱。
同时,我们也要微笑对每一个人,雨果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一抹微笑,只是一秒钟,一逝即过,可他却有天穷的力量,他可以温暖人心,鼓舞人心,照亮前行的道路,所以用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他人吧,不管一切结果如何,起码当下是,艳阳高照。
作业·睡觉·清凉油
申彦明
黑夜不睡觉,只因写作业
自打上了初二,天天都睡不了一个安稳觉,为啥?还不是因为作业的功劳。在初一作业还算比较少,每天黑夜基本可以早早完成,早早睡觉,但到了初二作业便以倍数的形式增加,越来越多。
在初一由于作业比较少,所以好多人便养成了拖拉的习惯,导致初二时间不够用,很晚才能完成作业,从而导致黑夜不能早睡,所以便形成了:
课上睡大觉,回家补小觉
因为黑夜写作业拖拉,睡眠便不能得到保证,于是,在学校便有了一个接一个的呼噜声——在课上睡大觉!许多人坚持不住,便在课上睡觉,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什么也不听,学习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当天的作业,由于课上不听就什么也不会了,于是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写作业,再加上拖拉,写作业的时间便大大增加,睡眠就成了一个问题,睡不够就去学校了补大觉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成绩便一落千丈,为此,一位高人便寻了个法子:
清凉油在手,天下我有
某天我发现天天睡觉的孟岩竟然清醒一整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我突然闻到了一股清气——清凉油,我发现了之后,也时不时的向孟岩借清凉油充当兴奋剂,一天不到,我旁边的所有人几乎都来向孟岩借清凉油来预防睡觉:“孟岩,清凉油用用!”“孟岩,你的清凉油呢?”“孟岩,借我一下清凉油,谢谢!”于是孟岩便成了“名人”!我们组便成了一个时刻也不停歇的组。大多数人借清凉油来闻“清气”提神,但也有特殊的人,直接将清凉油抹在眼皮上,用灼热感来换取清醒,这我一想就怕,借我十个胆都不敢这样做,但是这种极端的方式用者越来越多,为此我见到了一个奇迹:孟岩的清凉油,用完了。。。
但是清凉油虽能解一时之需,却不能永久解决问题,我们应提高效率,不拖拉,从而做到:“清凉油不在手,天下我依旧有”
【老班有话】
跟着名家学写作
亲爱的同学们,都说中学语文三大难——作文古文周树人。从大家平时的学习中我也深有感触,一布置写作类作业,大家就皱眉头,满脸的不高兴。可见写作是多么不受欢迎,可见大家是多么怕写作文。
其实,很多写作好方法就在我们眼前——课文。我们初中阶段所选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专门挑选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对我们写作有很好示范作用。
本周我们学习了茅盾老先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结合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谈谈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写文章要思路清晰。
这篇文章结构精巧,思路清晰;一唱三叹,富有美感。
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部分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内在品质、象征意义来具体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结尾在与楠木对比之后又再次呼应开头,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贯穿文章始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感情线索。文章首尾呼应,珠圆玉润,结构给人一种美感。再加上作者每写完一种“不平凡”后都要用一段形式相似的文字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就像一首歌的主旋律一样,不断反复,一唱三叹,给人一种行文的美感。这样的行文,时时刻刻在提醒读者,作者是在写白杨树,作者是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始终在围绕着题目与中心写作(我们很多同学写作是不注意这一点的,文章写完了也没有点题的句子,让人觉得题目就是个摆设)。
我想起在北京学习时,翟暾老师总结的写作规律:开头点题定位,中间呈上详写,结尾照应深化;我觉得《白杨礼赞》就是最好的范例。
写文章要重点突出。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了北方的农民,赞美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或缺的那种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对白杨树的刻画就是文章的重点,一步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就是重点。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就是抓住这两个写作重点,详细地为我们描写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详细为我们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内容占了文章篇幅的三分之二。
《白杨礼赞》教我们写物要有“法”。
课文第五段抓住“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一中心,详细描绘了白杨树外形特征。作者先总写:“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用“笔直”总写“力争上游”。接着,作者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分写“力争上游”。作者用干“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叶“片片向上”,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分写“力争上游”。最后又总写白杨树的特点,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发展”“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等词语,再次突出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特点,为下文写白杨树的品质做好了铺垫。结构之美好,顺序之清楚,方法之明晰,只要我们善于学习,一定能学会状物的方法。
《白杨礼赞》教我们“象征”亦有“法”。
在课文接近尾声时,我让大家说说生活中可以有象征意义的“物”,并让大家想一想,如何把这些“物”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其实,《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不平凡”一线贯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篇“不平凡”的文章,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平凡”的作者,他借助白杨树告诉我们写托物言志类文章的一般方法——开头引出物,中间描写物,承上联想物,结尾照应物。我想,只要按这样的方法和思路去写,我们每个人都能写好这一类文章。
《白杨礼赞》除了用象征的手法,还有衬托、欲扬先抑、对比等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写作并不难,只要我们平时深入研读课文,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寻找规律,举一反三,反复训练,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愿大家都能在写作的路上走得踏实,走得扎实,走得坚实。
愿大家都能写出好文章!
【播报短评】
周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报员王羽豪,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尤其是体育课,站队很迅速,跑步也较为整齐,没有一个掉队的人。这说明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坚持,也懂得了体育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起体育。希望大家可以继续保持,要牢记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中午练字情况值得表扬,虽说受到课代表收书的影响,但大部分同学还在认真练字,这说明同学们把自我教育做的非常好。
唯一不足之处是:我们班同学体质较弱,体育课后好多同学身体不适,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多锻练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健壮起来。我的播报完毕,谢谢大家!
播报短评之王羽豪:
王羽豪同学的播报主要说了同学们一天的体育课及其练字表现,并宣传了班级正能量,体现了我班自主,自律,自信的学习精神,是一篇较为优秀的播报。同时,要注意语速不能太慢,不然给人的感觉不太好,加油!
班报编辑:张逸骁
周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358班班级播报,我是今天的播报员王子婧。今天上午第三节英语公开课,同学们表现的十分好,就在这位来自 神农中学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的非常棒。在游戏中,同学们十分配合老师。在今天上午第四节可爱晋城课上同学们总体情况比较良好,除了个别同学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题就在那里写作业。下午来了练字情况总体良好。来了之后有些同学不知道干什么,而有些同学就在那里安静的练字。例如:许静林,秦晨峰,王晨这三位同学,值得表扬。他们这三个人来了,看了会儿书就开始练字了,而不像有些人还出去玩,希望同学们可以向秦晨峰,王晨,许静林这三个同学学习。我的播报完毕,谢谢。
播报短评之王子靖,
王子靖播报总体比较好,全程眼睛都是盯着镜头,主题比较鲜明,主要是两个:英语公开课和可爱晋城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声音洪亮,没有太多的停顿,更是为播报添了不少分。
但是,有的语句不是太通顺,如果在播报中再少一点十分,非常之类的,播报会更好。
——廉乐涵
周三: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报员。在今天上午的大课间,室外飘着鹅毛大雪。同学们都为此欢呼。一来是为了庆祝不用跑操,二来是可以玩雪啦。下了课却一声魔鬼般的声音来了,各班迅速下课,马上到指定地点集合。同学们的心几乎快碎了,跑操一如既往的进行,并补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停止跑操。这次雪下得更大了,眼睛几乎睁不开了,冰冷的雪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冰神的威武,一个个冻得脸红脖子粗,虽然只跑了3圈,但非常之吃力,冰雪对我们进行了很大骚扰,再加上对面湿j滑对我们有足够的困难。这3圈还是跑了下来,没有一个掉队,也没有一个人说了累,更没有人一直在抱怨,这训练了我们对困难的挑战和毅力的坚持,虽说跑得不整齐但我们的精神可嘉,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加油,我的播报完毕,谢谢大家。
播报点评之周楷鑫:
周楷鑫首先抓住当天天气的特点——下雪,紧接着,对下雪后同学们的表现做了描写:为这雪而欢呼。并对这“欢呼”做了简单阐释:不用跑操了。紧接着,话锋一转,出现了老师的声音。 在对跑操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则用了很重的笔墨: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是坚持跑下来了。随后总结本次跑操,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播报口齿清晰,思路条理分明,并对事件进行了完整性的概括。
—— 编辑部成员毕乃晨评
周四: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播报员朱子僖。今天一天大家都进步不少,同学们都表现得十分努力,努力用功,努力学习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语文课上的善思,善于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数学课上的认真,用心钻研每一道数学题;英语课上的专注,用心倾听老师所讲的每一道题;同学们的努力表现不光是在课堂上,也表现大课间里,每当下课时,同学们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读书或是写作业,争分夺秒,哪怕是一秒钟也生怕别人超过自己,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激情四射,充满学习热情的358班!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我的播报完毕,谢谢大家!
播报短评之朱子僖
朱子僖的播报首先以一组优雅的排比句引入,点出赞美了我们这个积极阳光的班级。这个美点在小中见大,可见朱子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语言优美,声音如泉水叮咚,悦耳动听,且语速适中,很棒。眼睛一直注视镜头,没有游离镜外。很棒的一期播报!
编辑部姬涵芸
周五:
大家好,我今天播报的主题是练字。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练字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字写得好不好不仅是一个人的名片,更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字写得好不好看,与练习关系密切。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我们练字虽然达不到忘我的程度,只要坚持练字,终究会有成果的,从现在起我们要认真练字,坚持每一天,写好每一个字,我的播报完毕。
播报短评之李茳萌:
李茳萌同学以练字的重要性点明中心内容,运用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练字事例,体现了他练字的刻苦钻研,废寝忘食,造就了他的炉火纯青。告诉我们学习他的钻研精神,认真练字。但是播报要联系班级生活实际,才会更具有感染力。
班报编辑:许静林
【家长园地】
写给14岁的你
老师通知开14岁生日会,不经意才发现孩子们都已14岁了,意味着孩子已不再是懵懂少年,正式步入了青年期。
14岁是青春飞扬的日子,是阳光照耀的日子,是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初中生活已过半,希望孩子们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过好每一天,努力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记得张老师在初一时就教育孩子养成不拖拉的习惯,包括现在让孩子们阅读,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一定要学会主动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才能提高。
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想对358班的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或许已经讨厌妈妈的絮叨,反感爸爸的训斥,不愿听老师的谆谆教诲,但我们也经历过14岁,也有青春年华,只具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才能走好以后的路,拥有一个美丽健康人生。希望你们不要虚度这花样年华。
青春无悔,一路高歌。
——廉乐涵爸爸
【本周之星】
课下认真背诵,
课上积极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