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晚上7时许,子洲县马蹄沟镇梁家沟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在CCtalk客户端集中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卢立涛教授主讲的课程——“好老师和好学生是‘折腾’出来的”。通过学习,感受颇深。我觉得作为乡村教师就得经得起“折腾”,但经得起“折腾”有个大前提,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有的人认为做乡村教师,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总不轻易向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如果有人问我的看法,我觉得很正常,心理落差大嘛。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一个经济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甚至住宿条件也差、夏天蚊子还多的地方任教,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父母掌中宝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尤其对于特岗教师,必须要到乡村历练三年,才有可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在这期间有一部分老师受不了苦,想各种办法离开。
可是,你别忘了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你的服务群体是学生,教学质量是标准,家长满意是底线。不管是城镇教师、还是乡村教师,都是“传经送道”。但是我认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很多人沾染了现代教育的不良风气,认为城里的老师教的好。但是据榆林市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比城镇老师差。
但是,由于乡村地处偏僻,很多时候享受不到政府部门的教育红利。城镇学校由于环境好、教育资源齐全、班额全面,上级检查时,地方教育部门会优先推荐城镇学校,也会优先发展城镇教育,乡村学校会很容易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乡村教师地位偏低,家长对于乡村教师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这是乡村教师“寂寞”的原因之一,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较少,不能及时获取最新教育资讯,不能与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创新优化,学生对于既有的教学模式缺乏兴趣。
这是乡村教师“寂寞”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常生活的价值取向。乡村教师很多都是住宿留校,经常在相对封闭、保守的环境中生活,会潜移默化的形成孤单、寂寞的心态,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会不自觉地远离热闹。
以我们学校为例,老师们都是节假日、双休日才能回家,由于我校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长期住宿的有十多个,再加上老师们身兼数职,基本上每天都很忙,上午上主课、下午上副课,晚上辅导课。不同于城镇教师,课余时间比较充足,闲暇时间可以到餐饮店喝喝茶、到饭店吃吃饭、到KTV唱唱歌,还可以到中心广场转一转,或者到集市上赶集、到夜市上撸串。这些在我们这里,没有一样可以轻易实现,我们村子里只有一个小诊所、一个小商店。路灯是有的,可惜没有班车,出行要叫车(往返需要80元,很贵的呢)。很多时候想家了,只能在微信、QQ里发一段儿语音,聊一会儿视频。每次来校,都感觉像小媳妇回娘家——(零食、水果)大包小包拎一堆儿。
像我们学校这种,我想全国还有很多。每每遇到双休日、节假日,村里的教师还好,可以天天回家。城镇里的教师几乎周周要回家,有孩子忙着回家照看孩子、有对象的忙着回家谈恋爱……除了日常教学任务,我们更多的是心有牵挂。再加上很多学校学科教师单一,很难形成创新机制,这也间接导致了乡村教育不同于城镇教育,跟现代教学理念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乡村教师“寂寞”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乡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影响自身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是乡村教师没有得到更全面、更完善、更科学的继续教育,只能通过互联网漫无目的搜寻。
现在,我们有了很好的选择——互加计划,这要归功于那县长及县教育局积极引入、大力推广。互加计划,是沪江推出的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地区的乡村教育的公益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多种学科,让偏远地区的学校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乡村教师第一次感受到被重视。有了好的平台,我们才有“折腾”的动力,努力成为让人推崇的教师可能是每位乡村教师的心声。
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折腾”,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折腾,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这方面,我很认同卢立涛教授对于“折腾”在教育领域的阐述。“折腾”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抛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浪潮中,寻求一种欢快、积极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活跃、记忆更加有效。
我们相信很多乡村教师都是好样的,耐得住“寂寞”,始终为乡村教育默默地坚守着,哪怕是几个学生,学校也是希望。步入新时代,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经得起“折腾”。那应该怎样“折腾”?我们可以从卢教授的讲座中获悉一二:
1、“折腾”要不忘初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健康、有益的德育活动,把德育工作当成学校的必要组成部分。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虽然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但是德育类活动确实在逐年增加,常规的有“三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书画节、运动会),不定期的有春(秋)游、摘杏、采桑、拔苦菜、环保行动等等,要知道学生对于活动的积极性要永远高于课程教学。我们不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还可以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与2018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例如:快乐音乐、鲨鱼科学、韵律舞蹈、快乐手工等精品课程,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兼职的科任教师更加专业化。
2、“折腾”要乐观向上,发挥主动精神。
众所周知,我们所谓的“折腾”,并不是让大家瞎折腾,而是要遵守“乐观向上”的原则。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校会时常的举行《弟子规》、《三字经》朗诵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会等等,主题活泼有趣、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考查学生对于国学的理解,又能考查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涉猎、还能考查学生对于基础汉字的熟识,一举多得。我们可以在校务会议中积极探索新型的“折腾”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被“折腾”的地方。
3、“折腾”要遵循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
“折腾”不光要有“乐观向上”的原则,还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及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在“折腾”学生或自我“折腾”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就像乡村的互联网进程,要稳扎稳打,每一步落实到实处。只有将互加网络课程和本土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双师课堂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借助青椒计划,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让枯燥的空闲日子不再“寂寞”。
4、“折腾”要讲时机、要适度、变花样。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可以视情况增加一些情景表演,也可以切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联想,或者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人物为导入点。比如:数学计算问题,可以设立情景——两个人当超市买东西虚拟计算,教师在旁边引导。要记住数学学科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再比如:在讲述“禽类”与“哺乳动物”的区别时,我们完全可以从每家每户经常喂养的动物进行分类,总结出这两者的几点区别,再延伸到大自然。总之,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展开,教学有进度,但教育没有范畴。
5、如何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卢立涛教授在课程中向我们讲到“所有的学习都包括两个非常不同的过程:一个内部心智获得与加工的过程,一个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所有学习都包括三个纬度:内容纬度、动机纬度和互动纬度”,这三个纬度简而言之,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的问题。学什么是每课的主旨,为什么学是每课的目的,如何学是每课的讲授过程。乡村教师要“折腾”,但要围绕主旨展开,以目的为导向,过程形式多变、好玩有效。
乡村教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以前很多时候,我们在孤军奋战,现在有了互加,我们不再孤单。这“寂寞”有不被人理解的无奈,这“折腾”是我们向别人的宣告:我们不比城镇教师差。
感谢互加,是你让乡村教师“脱胎换骨”;遇见你,是我们最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