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安排了一堆活,崩溃,哪能干的完?”
小斌在一家国企做安全员,昨天统计了个表,今天备案个IP,明天接受集团、省级、部级管理部门的检查。
一年12个月,有10个月在统计、检查、自查、整改中度过,剩下的2个月时间哪里去了?
国家法定休假。
更悲催的是,本来有业务安全类的培训,领导不放心这摊子事,小斌一次省外的培训都没去过。反而是不搞安全的人去了,小斌很生气,这是干的什么活哦,好事轮不到,还忙的要命。
一天,领导把小斌叫过去,分配新的工作。说到:“小斌啊,公司各个技术岗位的人员都要转型,活都增加了。你这边把XXX活接起来,你之前只干安全工作,大家都有怨言哦。”
小斌实在忍不了这口恶气了:“领导,我这一堆活干都干不过来,还让我多干,哪能干的完?”
然后小斌扭头就走了,留下一脸愤怒的领导。年底了,小斌的绩效,领导给了个最差。
二、是领导错了,还是小斌错了?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自己觉得干的活很多,但领导不觉得。
领导觉得你干的活少,但你不觉得。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表面上来看,领导可能存在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本质上来说,是小斌和领导之间关于工作的认知不一致。
工作量上认知的不一致:小斌没有工作多的证据,证明给领导。领导认为小斌的工作主要是统计、汇总、协调类的工作。
重要性上认知的不一致:领导会以直觉来判断,安全固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工作,你只干安全,统计表这些工作,都是重复的,协调类的工作,能忙到哪里去?
就像干综合的,说自己很忙,市场的,研发的会笑话死你。
到底谁的认知更对呢?当然是领导说了算。
世界500强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世界第一、全球手机销售第二的华为公司之前也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比净利润还多。
华为2018年销售的总收入为72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593亿元人民币。在研发上的投入费用高达1015亿元人民币。
因为一直强调研发的重要性,才能在美国打压华为的时候,推出海思芯片,鸿蒙系统。
这也是任正非的战略意识,还有每一级领导执行战略的坚定。
在目前的华为,研发是驱动产品,驱动市场的重要岗位。
如果你在研发部门,不搞产品研发,搞安全加固,可想而知,势必会遇到工作量上、薪资上的不一样对待。
员工和领导对工作的认知一样,才会让你升职加薪,而不是炸了锅。
三、员工怎么才能做到和领导对工作认知一样呢?
1、转变思维,像领导一样看待自己的工作。
员工要像领导一样看待工作。
你的工作在部门里的价值如何?在公司里的价值如何?
一是,可以从公司的文件、部门的KPI、领导讲话等公开资料中获得。
二是,从周围晋升的人,部门经理,公司领导人交流汇总获得。
比如网管的部门里,你是做网线的,可能你做的网线确实很多,但却是最基础的工作。
在领导那里,总有一本帐,哪些工作是出成绩的?哪些工作是最主要的?哪些工作是不能出错的?哪些工作是服务类的?
国企里,创新是出成绩的,KPI规定的那些工作(生产、销售、维护)是主要的,安全、责任是不能出错的,发生活用品、组织活动是服务类的。
所以小斌的工作决定了他的处境,再多,也是排在主要工作之后。
滴滴创始人陈维,2005年进入阿里巴巴做销售工作,2011年,成为了阿里巴巴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在阿里进入的是核心部门,利用在电梯、单位各种机会和马云交流和沟通。
2、主动出击,和领导沟通新的工作想法。
领导最怕的就是员工没有激情和斗志,不想干难活、累活、脏活。
当领导和员工沟通新的工作任务分配的时候,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就是,员工甩脸子,发脾气,把领导顶回去。
领导又没了脸面,又安排不下去活。
那领导会怎么办?新工作硬给发给你,硬让你做。
与其被动等领导安排不重要的活,不如在看清方向后,主动去和领导沟通,重要的活。
沟通要点:先夸领导管理好,然后说出自己的意愿,承担新的工作。
往往我们固守旧的工作,以为可以过的安稳,最后却可能被淘汰。
3、领导突然安排,员工正好展示自己的工作量。
看似领导突然安排,其实领导之前就已做过调查,或者其他同事和领导沟通过工作。
绝对不会是心血来潮,来难为你。
作为员工,先脑子里客观分析:
一是,作为员工,你要提前观察最近部门动态,是否有谁调走了,有谁生病了等等。
二是,衡量周围同事的工作量,是不是工作量增加了,是不是其他同事都不愿意接。
这样采取的最好对策就是:
一是,表明自己不是不想接,而是现在工作太多,接不住。不是我不愿,而是我不能。
比如,说到“领导,我最近的工作内容有某部门检查,每天要报送XX表,反馈XX,你看我每天邮件100多封,这只是工作量的10%....,实在精力有限。如果XXX工作有人协助,或者XXX工作我不负责的话,才会有多余精力和能力处理好新的工作......”
二是,推脱不了的话,那就和领导争取好的绩效。
将转移话题到好的绩效上,领导很清楚你的意图,所以不需掩饰,直接沟通就好,就看你手上的筹码有多少。领导的难处是什么。
遇到领导安排多的忙不过来的活,冷静下来,用好这3招。
提前预防是上策,转变思维,主动出击。软接受,巧谈判是中策,争取自己的利益。硬刚是下次,打入冷宫,绩效最差。
我是生涯规划师@贝子晨,分享职场干货,职场学习力,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