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唐首次高考成绩不大理想,因为适逢高考,却不幸遭遇了严重感冒,虽然不幸,但也有幸为他的落榜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借口。因为客观公正来讲,他的那次考试失利,还得“归功”于他的早恋,以及那一钱不值的叛逆和抗争,他和其他很多社会名流那样,狠狠地抨击教育体制。说到底黎念唐还是受不了学校的戒律清规,他不能忍受那种及其繁复枯燥的日子,他曾说世界上两种生活令人绝望,一种是监狱,另一种则是学校。不过有一点他倒和专家们达成了一致共识,就是期待教育体制改革,取消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
他差点赶上了这股令人鼓舞的浪潮。那大概是2001年前后的事,推行素质教育的风声在全国刮得及其猛烈。其时,黎念唐正读完高一。按照常规,高二开始分文科和理科,读文科还是理科,对黎念唐来讲,这是一个事关前程的问题。正彷徨无计,学校忽收到不知哪来的风声,听说教育部正推行改革,搞“全才”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取消文理科。高考科目是3(语数外)+大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模式。学校立即做出重大决策,在他们高二学期,开始了大综合班。这个消息对黎念唐来讲,总体是利好的,因为他没有一样成绩突出的科目。当然改革只是风声而已,为了做两手准备,学校稍微耍了一点小聪明,即大综合班又侧重其中一门学科。如“物理”班、“化学”班、“历史”班、“政治”班。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文科始终是受智商上的鄙夷的。黎念唐硬起头皮报了个“化学”班。他们就这样上了半年的课,学生反映怨声载道,因学生们学习科目太多,压力太大,大多数学生无法面面俱到。
到了高二下学期,学校忽然宣布,已经收到确切消息了:高考仍是文理分科模式。这无异又是一声惊雷。黎念唐于是赶紧抛弃了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选了理科。痛心的学生们啊,这半年不是白折腾了么?
后来他们这一届高中生被认为该校成立以来,受害最大的一届学生。黎念唐就痛骂了很久。然而无济于事,不管什么模式,他还得向高考妥协,他要上大学,这是摆在面前现实的问题。起初黎念唐还是肯积极努力的,后来发现数学和物理几乎把他给毁了,他自然把这个归咎于半年的体制改革,白费了半年时间,他可能需要补习一年,才能追得上,他似乎已经做好复读的打算,况且他觉得高中生实在太苦,他要反抗,所以有时没睡醒,便把早课翘了。倘天气太热,班上六七十个学生,实在热得难以呼吸,也不去了。更要命得是,他邂逅了文科班的一个姑娘,据说在他第四次遇见她后,便荷尔蒙严重失调彻底沦陷了。于是给她写了三封情书,可惜都没有得到回复,他感到了人生第一次“失恋”的痛苦。这种痛苦一直持续到了高考。
班主任发现黎念唐这个学生太他妈随意了,于是明确告诉他,“这是一种病,得治!”他嘴上虽没有反抗,内心却不以为意,依然特立独行,即使高考前两天,他还去KTV唱歌去了。结果跟自己预期的差不多,离第二批本科录取线差了五分。他的亲戚朋友对这个结果都很高兴,并引以为整个夏天的谈资。当然除了他爸妈高兴不起来。黎念唐自己倒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可要命得是,他的“骄傲的骨气”并不彻底,他竟还厚着脸皮,抱着侥幸心理,慎重地参加了志愿的填报,他报考了海南大学的园艺专业,那时他对专业完全没有概念,重要的是有学可上,能离开这里,越远越好。当然中国从不差好学生,他当然没被录取上。后来本省的一所大学因软件专业生源不足,在省内降低本科线二十分进行扩招,他确定海南大学园艺系无望后,又积极补报了本省大学的软件专业,虽然他内心是抗拒本省学校的,在他的潜意识里,读本省学校是很丢脸的事。不过他后来又告诉年长的亲戚,他的成绩够上省内大学的软件专业的,只是自己不去罢了。这意义就不一样了,正如阿福考上了南开大学,不过他坚持要复读,因为他想念的是天津大学。阿菜考上了南京大学,但他也要复读,因为专业不合他的胃口理想。
可黎念唐到底和阿福、阿菜不一样,他才感到了迟来的痛苦。像他们这种小地方,落榜不单丢自己了脸,尤其丢了当教师的父亲的脸。当地江湖传言已久,黎氏家族是读不出来书的,是出不来什么人物的,而且有几分看似令人信服的佐证,像念初、念德、念敬,都是这样,无不是起初书读得好,最后都考不上大学。而念秋虽然事业上年轻有为,却不幸早逝了。这种话不知几时传回了他们黎家,不免令黎家上下不寒而栗。
落榜背后的冷嘲热讽、风言风语,是难免的事,黎念唐只怪自己预期不足,总想大不了重头再来,重点高中的面子现在还不是全靠复读生撑着,高考回炉班队伍近年来越来越壮大,大有超过应届高考生的趋势。他堂兄念初就参加了五次高考,后来才勉强去了一所省内大专院校。但自己毕竟与他不同,自己在初中的时候曾是优等生啊,哪能跟念初相提并论。况且以自己这次高考成绩上个三本或大专院校还是没问题的。念初也不失时机地来做他思想工作,他对黎念唐说:干嘛不考虑上个专科院校?——不甘心吗?也好啊,至少争取了一年的时间。黎念唐高傲地道:“只差五分啊!不甘心,真不甘心!也没想过,一切都是时间问题,而自己从来不差时间。”
若记忆再追溯远一点,黎念唐读初中那时,每次考试都稳据全校前三名,在当地学校可谓一时风光无两,他那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那时的理想是科学家,遗憾地是不知什么时候起,他毫无征兆地爱上了古典文学,尤其爱写一些古典诗词,但毫无疑问,他对茫茫宇宙的思考,探究物质的根源、宇宙的界限,这些更让他兴奋,一想到茫茫宇宙无穷未知奥秘,等自己去开发,内心都感到激动不已,有时竟夜不能眠。他那时只知道清华、北大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不出其二,肯定有一所大学是自己学途的归宿,他甚至已想好,本科读清华,研究生便读北大,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有一次夏天上生物课,老师穿起了他儿子的校服T恤,背后有醒目的“东南大学研究生”字样和校徽,据说那时他儿子已在美国定居,他在教师队伍中十分风光体面,对于这一切,黎念唐可不屑一顾,他那时可没听过什么“东南大学”。
只可惜短短几年后,他就否决了大学与职业的理想,因为高中物理、数学令他头疼不已。但他知道,大学还是肯定要上的,且不管他什么大学。
还有一个头痛的问题是,莫非真要应了那个“黎家出不来人物、考不上大学”的魔咒不成?他不信这个邪理!高考失利后他躲去外地的姨娘家过了一个暑假,开学后默默地去了复读班。复读那一年,要说如何发奋,那决计没有好多少,只是不再被早恋的荷尔蒙所驱驰,偶尔还写点日记,有时也不去教室,在房间里老老实实地做些习题,听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偶尔研究前几年的情书,觉得又可笑又惬意。有时想到大学就在眼前,那是自由、民主、爱情的天堂,自己在那里一定会有一番天地与作为。带着这样的憧憬,他才把一年的复读学业坚持了下来。
好不容易等来了第二次高考,黎念唐又不幸遭遇了严重感冒,家人急得直跺脚,莫非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黎念唐也心中不安,内心不免咒骂了几句不争气的身子,所幸发挥算是正常。放榜的那日,知道自己接近一本线,心想,这次他妈的大学是有得上了。他小心翼翼地选了一所西北本科线上的大学。至于专业,他照旧没有过多考量,只信手选了一个时髦的工科专业。黎念唐至今不能判定当年自己稀里糊涂挑选的专业,对今日的前程是好还是坏。工作后他常常想,若当初不选这个专业,就不会受困于今日这个职业,更不会困在这座城市。或许会是另外一番天地,可生活容不得半点假设。
考上这座下流的大学,不能说如何风光,却总算破了那道魔咒的坎,老黎夫妇很欣慰,儿子很争气,老黎坚决要送儿子上大学,那是儿子的第一次远行,况且从家里去大学,须横跨大半个中国,他们怎能放心?不过还是被儿子的坚决打败了,他说自此以后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老黎很感动,于是背着他的行囊留在了月台。老黎偷偷地抹泪,不过他感到欣慰,儿子真得长大了!黎念唐那时忽然想到胡适的一句话,“带着一个朴实的家庭的爱,和对家庭的忠诚的爱,以及一个年轻的理想上了路”。他那时是很豪迈的。他花了两天两夜抵达学校,他买的普通硬座的车票,他要考验自己,当然另一个原因是忽略了买票的事,买的有些晚,卧铺车票早已售罄。母亲已经哭过好几回,担忧儿子的状况,责骂父亲没有送行,父亲开始也是后悔与自责的,但不久就听得不耐烦了,答她,他妈哭什么,又不是去打仗。
而终于在那座遥远又陌生的城市,黎念唐不禁流下泪来,不过凭这些真切分明的眼泪,他觉得他的大学,至少要做一件伟大的事。
黎念唐背着沉重的行囊,又累又乏,拉着一个几近变形的旅行箱,辗转在这陌生的城市,旅行箱先是不争气地掉了一个滑轮,按照录取通知书的交通指导,挤了两站公交车后,第二个也掉了,更为不幸的是,拎手也断了,看来这个包袱是太重了!他在这时几乎寸步难行,才想到打车,他挥手拦住一辆的士,将行李放了上去,才感到了姑且的惬意,和司机师傅攀谈了几句。司机确定他是远道而来的傻小子时,便开车绕了几个大圈,才送他到学校。黎念唐想,他妈得不是只有两站路么?
除了这些沉重的行囊,他倒也不缺一个应有的豪迈,这使他每当意气不够的时候,都对自己说,“我应该更豪迈一些”。黎念唐不像很多对自己的大学不满的同学那样,他第一眼见到他的大学,觉得比他想象中好多了。高楼林立,据说他的一个名校的同学,那里建筑没有超过七楼的,他掐指一算,他的大学高楼比比皆是、壮观气派。他十分满足自喜,毕竟比他预期的要好多了。
由于路途遥远,黎念唐提前抵达了学校,可以预留充足的休息时间,但学校没有提前安排接待,这使他发愁,之前自己又没住过宾馆,不知道什么行情,又有些洁癖,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看到一群年轻的男女,公然举止亲密,他完全还没有适应过来,他感到十分羞愧、手足无措,不敢过多直视,一时也分辨不出他们是学生还是师长,或是社会闲杂人员,不过他却分明感到了自由的空气,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爱情与事业。今晚的住宿还没有着落,他终于逼自己拦住了一对情侣问道:“老师,我是新生,请问在哪里住宿?”“老师”二字声音压得极低,这是电视节目里学来的,对年长的人称呼“老师”是绝没有错的。两位情侣热情地回答他道:现在还没有安排住宿啊。不过可以先住学校招待所,在研究生院大楼。
那男的看起来十分成熟,后来得知年龄其实不过大自己两岁而已,令黎念唐竟有些莫名的自卑,心想自己在他们面前,完全还是一个稚嫩的初中生模样。那对情侣热情地将他带到了招待所,主动替他拖上行李,帮他安顿好。彼此做了简单的介绍,原来他们是大两届的师哥师姐。黎念唐深深地感谢他们,感到温暖慰藉,但内心觉得这个女生可不大漂亮,他那时怀抱着理想主义的爱情观。虽然他也隐隐告诫自己要厚道点。这个开局很令黎念唐很感动鼓舞。
招待所是十块钱一天,他住了三天。这个价钱是颇令黎念唐震惊的——太便宜了!他躺了一会,看了一会电视,便下楼找到公话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才感到心安。顺道去了一家餐馆,点了一份大盘水饺,吃完付账,是五块钱。这令他更加心安了,吃住问题至此都解决了,价格都很实惠,甚至比自己在高中学校的日常消费还低。心想自己现金储备很充足,不但带了一年的学费,也将半年的生活费一齐带上了,这是老黎的决定,真叫他高枕无忧了。当晚他第一件事是买了个手机,到底是大学生了。不用再到电话超市给家里打电话了,实在太麻烦。
白天黎念唐每天在学校里闲逛,学校占地一千六百亩,他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只觉得学校比他的高中大得多了,也算配称“大学”了。他首先找到了篮球场,对场地很满意,和陌生的同学们打了几回球,才找回招待所,不过还得问几遍路人才能找回住所,回到房间,面对冰冷孤寂的四堵墙,照例难免孤单,心想这时已经在几千里以外了,即使生病,也不能撒娇了,忽生出一种强烈的想家情绪,几滴眼泪已在眼眶打转,便掏出手机听听父母的乡音,汇报一日来的见闻,便也很快忘记了乡愁,又恢复了骄傲的情绪。就这样冷冷清清地住了三天。开学那天,学校的学生才明显多了起来,黎念唐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的心情也更加迫切了。这时校车开始往返于车站和学校,一车一车地接送新生,也满载欢声笑语,不少师兄师姐主动请缨,来负责迎新工作。黎念唐错过了这个时机,不免感到失落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