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读书,但也是小女生式的读一些张爱玲,郭敬明,名著之类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应付考试,偏偏天生愚笨,不能一心两用,所以一直感叹自己懂的少之又少。而读书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所以常常还有百无一用的无力感。
毕业以后再读书,便开始追求一些更高深的东西。很多书,读的时候醍醐灌顶,受益良多,但很快就又忘记了。看《奇葩说》的时候很喜欢高晓松老师,历史人文,引经据典张口就来。大扇子一挥,有一种:看,你们都不知道我知道的距离感。充满读书人的那种博学感。归其原因,全是书读的多。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有一个回答我很喜欢: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那么如何能够做到将读过的书记住,并且运用起来呢?
一.写书评或者读书笔记
去年秋天开始,我开始断断续续地将读完的书写书评,写书评的过程等于又将书的内容回顾了一下。同时也会对自身的读书习惯有更好的了解和提高。虽然并没有写很多,但是相比较于过去的水平,自我感觉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
以前会在读到美好的句子时摘抄笔记,前一段时间整理房间,发现除了日记,笔记大大小小也写了不少。现在翻开看还是非常有用。
二.一边读书一边备注,摘抄美好的句子,写写画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习惯,每次只要一拿起书本(纸质书而非电子书),就会习惯性地拿起一支笔。我就是这样,把重点标出来,反复阅读。咪蒙的那篇毕业后不要放弃学习的爆文也提到了这个习惯。不要害怕在书上写写画画,因为反复斟酌,才会印象更加深刻。
拿起一支笔,随时把不懂的地方备注出来,当你再次阅读,避免晦涩,避免生硬。从而更好理解。
三.试试SQ3R法
SQ3R法是我在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里学到的。阅读技巧和其他技巧一样,一开始很难,但最后结果非常值得。
SQ3R阅读法分为五个步骤:纵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回忆(Recall)、检查(Review)。
首先纵览全书的内容,包括目录,摘要或者索引的部分,大概了解书本的目的、结构和主旨等;
然后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主题究竟是什么?有证据证明作者的论点吗?接下来,你将要进入深度阅读了。按照思考过的问题,来寻找答案。仔细阅读,寻找主旨,并寻找支持的细节,也就是在纵览阶段你可以忽略过去的例子和说明等。在遇到有深度的观点时,试着把主旨和重要的细节做上标记;
回忆的过程正好就是记笔记的过程。如果想不起来刚读过的内容,说明阅读还不够有效率。再试一次,你会更专心,更有效率地阅读。没有什么比时候的测验更能使头脑专心了!
检查就是快速检查前面的四个步骤:纵览确定你清楚作者的表达;回想自己在纵览时心中提出的问题;把划过的重点再阅读一遍,这次是否发现上次的阅读忽略了什么内容;检查笔记即是回忆。
上面的这几个方法,其实很简单,但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且坚持做下去,非常不容易。任何一项技巧,似乎看起来都费时费力,就像一开始学骑脚踏车的时候往往很痛苦,但是现在你一点也不会记得不会骑脚踏车是什么感觉了。对吗?
分享一句非常喜欢的句子: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周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