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背诵诗词了,有朋友说也要读读唐诗了,孙子马上要出生了,为了教育好第三代也要存点诗词资源。我说,可以有,只要你亲自热爱,什么时候都不晚。
懂我的小伙伴,都晓得我背诵到哪里了,日课中经常会写到最近背的诗,今天咱就聊聊背诵诗词那些事儿。
我是跟着苏州卢韫老师《唐诗三百首》的背诵群,在人人参与、不许围观的群规下,自2023年1月1日开始背诵的,当时有二百多人,我是201号。大家带着满腔热爱,提前一个月预习、誓师,然后从元旦那天浩浩荡荡出发。
蘅墉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一共收录了313首唐诗,按照每周2首的速度,需要3年多的时间才能背诵一遍,有些长诗如《长恨歌》《琵琶行》需要2周甚至3周才能完成。
就像从苏州给苏东坡带信的契顺所说,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
每天自觉上传背诵音频,接龙打卡,很多学姐学哥真的是风雨无阻,他们有些已经背诵过一轮了,听听他们上传的音频,都是带着吴侬味的唐诗,一种享受。
我是后来者,被学习的氛围带着,坚持跟着大部队的节奏,至少是每一首都背过,是挑战,也是快乐。
我们人类自身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玩具,你开发什么,她就回馈什么。正常情况下,人的记忆力是在下降的,但是自从开启了背唐诗,52岁的我,对记忆力是没有焦虑的,很多长诗也是一点点攻克完成。
背诵唐诗已经两年多了,群里还有127人,我很幸运地坚持下来了。从张九龄的《感遇》开始,到目前已经背完了174首,一半多了,现在背诵已经成为一种享受。先查查生字,熟悉字义,听喜马拉雅君智的深度讲解,再看看唐诗大辞典,很快就能背过,然后循环复习,并且已经习惯了与诗词为伴。
去年又开启了古文背诵《岳阳楼记》《赤壁赋》《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等,户外徒步的时候,在山野间,那些富有韵律的诗文脱口而出,朗朗上口,是一种至上的快乐。
最近背诵的是七律唐诗,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 蜀相》、王维的《积雨惘川之作》、岑参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高适的《送李少府王少府》等代表唐朝最高水平的大诗人轮番登场,我也一直沉浸在唐诗光明顶。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内化为你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有决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小伙伴可以留言,跟着我一起背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