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节假日回江山,都不忘记带几包清湖酱油回上海。我可不是梨花带雨地讲一份酱油情,只是为了最简单的需求:味蕾刚需。
要知道,这几乎是市面上,我能找到的唯一一款没有放白砂糖的酱油!在上海生活了14年,最嫌弃的就是甜味的菜。要吃不甜的菜,只有在自己家,用来自江山的酱油,才能做出来。
去年在上海一个江山老乡家吃饭,阿姨做了一条鱼。她显然对最后的味道不太满意,她说:“总觉得这味道有差别,和老家做的鱼就是不一样。”我告诉她,因为酱油不一样,那种味道,只有清湖酱油能有。老乡阿姨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真的!”我们虽然不懂酿造酱油的工艺,但是从味道上,区别真的有。这就是为何,江山人几乎没有人会爱著名的嘉兴粽子,有咸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酱油!
来自大企业海天、李锦记、美味鲜、千和等品牌酱油,正在占领江山人的味蕾。很多对味道不敏感的老乡们,可能不会注意调味品标签里的配料,超市卖什么,自己就买什么,况且瓶装、价位高,就是消费升级的象征,这是好的生活品质。可是,另一方面这意味着自己厨房里的酱油,已经不再是没有原味的酱油,这些品牌的酱油无一例外,配料全部含有白砂糖,都是甜味的酱油,而它们占领了大部分酱油货架,即使在江山一些乡镇,也是如此。买到清湖酱油,变得越来越难!
有一次去农村,在上余镇某村一个左邻右舍连锁超市,发现也只有海天一种品牌。品牌酱油的渠道做得太猛了。
最近,一直在做消费升级的调研,作为消费品里的调味品,在这两年的熊市里,海天这个小牛股受人瞩目。然而,三四线城市的老乡们,你们为此牛股,贡献了多少?
清湖酱油,这个酿造了200年的老字号,即使在老家江山也在慢慢退出市场。这让我非常担忧,可能过几年,这个酱油如果不再生产的话,我以后就要面对天天吃甜味菜的苦恼。
为了不变的味蕾,为了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江山人的口味,恳请多多支持老字号清湖酱油吧!
附录:(以下资料来自百度)
清湖公泰酱园,始于1820年,有近200年生产历史。
嘉庆二十五年,王、时、周三人在江山清湖上街创办了公泰酱园,后来由经营山贷“方高纸”的客商吴耀熙接着经营,继由吴的儿子吴琴斋、厚斋、显斋及其孙子经营。道光十年,清湖公泰酱园聘请兰溪名师王师傅为把舵师傅,王师傅的精湛手艺,加上吴老板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得清湖公泰酱园的发展很快,当时光千斤缸就有80多只,整齐地摆满了一个很大的院子。
黄花酱黄入缸发酵,经阳光、露水的滋润、酱香扑鼻、诱人垂涎,发酵成熟后,经压榨、伏晒、沉淀,制成最好的酱油乙伏油、甲伏油。由于清湖公泰酱园生产的酱油货真、色正、味鲜、香气熏人,故在浙、赣、闽、皖周边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畅销江山、浦城、九牧、广丰、玉山、上饶、鹰潭及赣东等地,产品除酱油外,还有豆酱、豆鼓、醋、酱菜等。
公泰酱园,这座建筑是后来修建的,据说,当时小日本败退时,到处烧杀抢掠,上至清湖岭头土地堂,下至花殿埂仕阳巷包括上、中、下三条街,集市繁华地区店面屋宇以及一些古建筑均付之一炬,使清湖商业大伤元气,清湖公泰酱园也未能幸免,一把恶火,把一百多年的辉煌化为了灰烬。
1956年,公私合营,初时“清湖公泰酱园”归属清湖供销合作社,1957年,裕成酱园并入。1959年,“清湖公泰酱园”由清湖供销合作社转入江山食品厂,并改为公私合营江山县食品厂清湖酱油车间。1983年,与江山食品厂城关酱油车间合并,投资170万元,在清湖蔡家山村杨家山征地24亩筹建新厂房,1985年建成投产,建筑面积7000㎡,建有厂房、锅炉房、仓库、职工宿舍等,应用低盐发酵工艺技术实现流水线作业。
作者:
灵犀傻丫头
一个怀揣少女心的少妇: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硕士,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资深产品经理,著名妇产医院深度患者,7年淘宝+微店掌柜,爱贩卖、爱音乐、爱旅行、爱钻研,敢爱敢恨的小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