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的一生是悲哀,他既为汉臣,也为敌将;既享荣华富贵,也受悲痛困苦。作为战国名将李信的后裔,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关内侯李敢的侄子,李陵继承了父祖的军事天赋。前99年,李陵率步卒五千北击匈奴。初战即击溃匈奴三万铁骑,但接下来面对的却是八万匈奴主力的合围。其结果正如辛弃疾词曰:“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虽然此战李陵及其将士殊死搏杀,战至最激烈时,一日耗尽五十万支箭,历大小战役百余次。无奈,弓矢用尽,刀枪断绝,三千残卒在大汉边境百里之外近乎全数壮烈。而他最终力尽被俘,自此一生永别故里,故人长绝。
导致李陵悲剧的是一句‘李将军在替匈奴练兵的传言’。正是这句传言引起了汉武帝的滔天怒火。盛怒之下,汉武帝未经彻查即诛其三族。最终,李陵无法接受自己忠于的帝皇、自己热爱的朝廷诛灭自己三族的事实而放弃了成为曹沫的梦想,断绝了回归大汉的念头。在沉痛中,他接受了单于的劝降,娶单于爱女,立右校王。
即便他恨那个帝皇,即便断绝了回归大汉的念头,也不代表他不再热爱那一片土地,他的内心时刻都是矛盾的。当李陵劝降苏武失败时,他自认是罪人;当送苏武南归,他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或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身边总是能汇集优秀的人。李陵虽然被朝廷认定是叛国之人,但一直都有人坚信他的忠贞。无论是为之身负宫刑的司马迁,还是后来主政的霍光和上官桀。当朝廷的使者再度出现在李陵面前,邀其安归时。李陵却只能摸着头发哀叹:回去容易,只恐再次受辱。
即便已是异国之人,李陵仍旧是念着大汉的。在后来的汉匈战争中,李陵奉单于之命统兵三万出战,当他再度来到浚稽山时只有无限感慨。当年他率汉军与匈奴作战于此,却万万没想到多年之后自己会统帅着匈奴大军在这里与汉军交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上天是如此的喜欢戏弄人啊!面对着商丘成这个书生统领的三万汉军,李陵还是举不起手中的屠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那三万汉军是自己曾经的袍泽啊!于是,他还是败了。
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悲乎!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