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是小学教师的必修课
——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四
每当到了周末,都会有一种疲劳的感觉,于是便可以什么也不想,静静的享受周末时光。晚饭吃的很早,便在沙发上沉沉睡去,醒来后电视里正在直播篮球,一场球也打得很累,想不看了,比赛又很紧张,看比赛又投入了情感的波澜,好不容易分出个胜负,关电视的一刹那便又觉得浪费了大好青春,美丽韶华。于是又想着是不是去书房,继续读也能让自己情感起伏的书……
我怎么这么矫情!
继续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用一种近乎啃读的姿态去读,今天阅读的章节是《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从很早的时候,我就认为阅读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有阅读的习惯,并且保持终生,这个人便不会太坏,而且能不管的发展和反思,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会不断朝向完美。
雷夫老师认为传递给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参加检测。阅读,是为了因为我喜欢这么做!热爱,成了阅读的唯一终极目标。阅读不是一门功课,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雷夫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很多管用的方法。比如要激发和持续孩子阅读的热情,告诉孩子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也很重要,一个假阅读的老师,不会教出真阅读的学生。还要懂得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课,让一些有趣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并且有一定价值的书成为学生争相阅读的热点,并产生可以交流的阅读的场域。
我也一直认为阅读应该成为每一所学校必须做的工作,应该渗透于在学校的每一个时间点,并且是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成系统的推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小学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由衷的爱上阅读。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孩子,把阅读当做了学习之余最重要的事情,看他的阅读状态就好像“恶汉看到了面包”一样的投入和贪婪,任凭外界有什么样的干扰,依然全心投入,看着这样的状态,仿佛都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吸收营养的声音。我一直纠结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否需要如“校长奖励免费午餐”或者“老师颁发小奖状”等的外部奖励,这样的外部奖励需要持续多久。我想也许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这样的“及时兑现”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兴趣的培养也会从外因逐步走向内因。久而久之,会建立起坚定地对阅读的信仰。这就是一班和二班同样有50名孩子,但是阅读的状态却完全不一样的原因所在。从实际来说,在班级营造阅读的氛围,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内心,成为终生的习惯。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无疑,从带给学生的收获来说,精确阅读也比海量阅读更合适。而精确阅读,就需要教师更多的参与,深刻的参与。从书目的选择,到共读的组织等,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如同日常教学备课一样,教师深刻阅读儿童书目成为了前提和必然。重要的是教师要建立起引领和指导学生阅读的体系,就如同“语文课本有专家建立起来的体系”一样。这样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很奇怪,有的老师没有学习,也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并且做得得心应手,硕果累累。
要搭建学生阅读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让大家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做得很好是给自己带来持久动力,并且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会让其他人模仿或者当做榜样。比如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或分享会,开展读书成果汇报,《星辉少年说》的初衷便是为“小书虫”们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一个人的阅读成果使大家受益。
建立学生阅读评价体系。对于生活在集体中的人来讲,评价还是很重要的。在没有“我有我的原则并奉行不悖的时候”,“我想得到奖赏”或者“我想取悦某人”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阅读银行”就有这方面的考虑,通过“储蓄”来衡量,通过“目标”来奖赏。这样的评价,重在引领和积累。
新教育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十大行动之首,开发了多想指向阅读的经典课程,也让很多学生因此而受益。小学阶段是最适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能够给学生阅读时间的学段,小学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终生的阅读基础,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