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买的《萌芽》杂志,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零四~零八年的,我姐全买了。这导致我现在看见描写八零九零的迷茫时代的文章还算有些感触。
说起八零后我第一反应是韩寒。韩寒曾经是许多人的灯塔,他们买了他的全套书籍,即使现在,他们也能回忆起所有的故事情节。
朴树和周杰伦也是他们的记忆点。《那些花儿》《白桦树》《晴天》《烟花易冷》,这些是他们的青春。
我还能记得起来的《萌芽》里的文章,都带着一股悲伤气息。文笔轻快有趣,带给我的是迷茫。活下去容易,吃饭睡觉,可生活好难,学习,谈恋爱,人际关系,都好难。搞得我也迷茫了起来,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开始思考我的未来在何方......不过马上就抛下这些念头。
现在那些大我十岁二十岁的家伙,那些曾经中二忧郁的少年少女,现在在网上讨论着他们过去不屑的事情。房子车子,工作结婚,考研移民,脱发失眠。微信推送文章《00后都开始用LAMER》,下面一群小仙女讨论。他们喝枸杞水,打卡早起,做手帐,想要健身运动保持身材,会为了身体戒烟戒酒。他们终于会为了结婚生孩子与父母争论。
他们反思,又选择成为狂欢的大众,他们在各种观点中摇摆不定,又不敢拿自己做实验。他们过去坚持着特立独行,觉得自己像一匹孤独的狼,但狼找到了许多孤独的狼,他们决定抱团取暖,不然觉得不安心。
以前喊着“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大多屈服于生活,并且用一种无奈夹杂自豪的文笔写出来发表到网络平台。说得他们好像成为圆滑成熟的大人了一样。
总觉得他们除了回忆以外一无所有。
我现在看着他们的朋友圈,春运抢到票了,老婆从娘家回来了,公司发福利了,我觉得......真难过。
一想到我将要面对的未来就这个样子就非常难过。
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叛逆不听话,任性不懂事,现在他们终于服从了规则,并为此洋洋自得。
他们会为了找的跟自己拥有相同观点的人群感到开心,觉得找到组织了,遇到知音了。
与自己的知音们一起嘲讽自己敌对的,觉得尖酸刻薄任性妄为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们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并尽情展现。
怎么说呢,幸好我家的《萌芽》杂志因为一次次的搬家与岁月,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