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奋不顾身追逐的美好,正被时代所遗弃,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是坚持还是放弃?)
之前听过《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模糊的知晓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导演去世,但自身并没有观影的欲望,那时我忙于上班,闲时编编段子,电影上映那几日也许我正在绞尽脑汁构思搞笑情节,为博取阅读文章的人一笑。
所以,首先《百鸟朝凤》这个略阳春的名字便没有吸引到我,与我做的事相悖,如果片名叫《百鸟戏凤》,或许会吸引到我,经常编段子的我喜欢这种凌乱的即视感。
决定看一看这部电影是看到朋友圈里疯传,方励为了《百鸟朝凤》的排片下跪的新闻,那个中年男人影响了一些年轻人,包括我,所以果断去看了电影。
说实话,《百鸟朝凤》是我喜欢的类型,表达的是传统文化失落的主题,更准确的说是传统价值在新时代遭遇遗弃。一个从小历经磨难学习唢呐的小孩,学成长大,正准备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时过境迁,社会已经不需要唢呐了,甚至吹唢呐被看成是讨饭的街头伎俩,感时伤事,主人公产生莫大的失落感。
导演吴天明完全可以在电影中运用一些夸张的戏剧表现手法,让那个唢呐艺人接班人,成疯,成魔,堕落,或家境凄凉,或漂亮的妹妹嫁给地痞无赖,让他深陷痛苦,凸显出主题的悲剧性。
然而并没有,他连老一辈艺术家善于运用的哭天喊地的伎俩都没有用,没有冷不丁一个出画的幽默段子,没有妩媚的穿肚兜的师娘,甚至放弃迎合年轻人,没有为主角增加一点感情戏。
善于运用技巧的导演,应该设计主人公暗恋自己的妹妹,或者爱着自己的同门师兄,用扭曲的情感的破碎生成的难以名状的悲伤,表达时代价值扭曲。
影片中至始至终主人公是光秃秃孤立一人,他是一个从小背负学习唢呐心愿的小孩,长大后,时过境迁,人们不再讲唢呐的排场,师傅传承下的唢呐班子在他这散了,有人将吹唢呐当成乞讨的街头表演。
单从吹唢呐这项传统技艺来看,它的失落无可避免,也无需过过度修饰其悲凉,因为失落的传统技艺并不止唢呐这一项,远不止。
导演吴天明真正想表达的是传统价值的失落,以及传统价值在新时代被遗弃被嫌弃的事实。同《霸王别姬》表达主题一致,而《百鸟朝凤》的优点在于,它不是偏激的,没有找一个历史薄弱的突破口展示自己主题的正义性,它不够戏剧,但却真实,它表达的应是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人的情感经历。
看完《百鸟朝凤》能感觉出,这部影片坦诚的展示了一个老一辈人的内心独白,这样的作品早该出现,有些晚,有些迟,却还是出现了,不接地气的平淡恰恰烘托出了时代时过境迁的巨大真实,而这份不接地气似乎才是真实的接于地气,吴天明坚持了这一点。
《百鸟朝凤》被视为小众性,源于传统价值的失落,它并没有同《霸王别姬》一样引起轰动性,源于人们已不会感到传统价值的失落于自身是失落的悲剧性,传统价值的概念在被移除,人们并不是去故意漠视它,而是人们已经想不到去漠视它。方励的下跪,放大了人们的视角,使年轻人注视到一个叫传统的如云如雾,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大,而又被各种影视改编的论七八糟,甚至一度觉得讨厌的东西。
有效果么,有效果。
至少他说服了一个对《百鸟朝凤》这类题材感兴趣,并可以读懂导演的电影语言,并有传统情节,但不愿去观影的人去看这部影片,他让一些人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另类的怀有莫名情节神经兮兮的人,至少不是唯一一个。
《百鸟朝凤》的可贵之处在于影片所展示的情景与现实经历的情景出奇一致,包括票房,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成功。
观影后,有几点思考:
一、你奋不顾身追逐的美好,正被时代所遗弃,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是坚持还是放弃?
电影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主人公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去学习唢呐,在他学成成年后,发现人们已经不重视唢呐了,甚至把唢呐当成街头乞讨的表演,主人公的内心是产生巨大失落的,会犹豫,坚持还是放弃?导演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二、部分传统艺术正处于被施舍的境地
影片结尾,一个吹唢呐的老人被路人当成乞讨者,向其身前丢硬币,而这一幕刚好被经过的故事主人公看到。
部分观影心态大抵如此,许多人心怀施舍传统艺术的念想去观影的,也有人仅是购了票而没有时间去观影,不过从目前上映一周300多万的票房来看,这份施舍不尽人意,抵不上一个土豪发乎情的看重一个女主播散尽千金来的多。
三、导演吴天明一辈艺术家熏陶下的一代人并没有给予一个被誉为享誉盛名的艺术家过于实际的帮助
吴天明那一辈导演的电影作品,影响人群刚好是现在握有权利与资源最多的一代人,包括各个行业的大佬,当然包括影视行业,而大佬们多采用了站台呐喊助威的保守策略,单在院线的排片上便没有给予实际的支持,这是一个略伤感的事实,因果。
那《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究竟是拍给谁看的呢,电影结尾,主人公一个人在师傅的坟前吹百鸟朝凤,唢呐班的其它人已经不在,也许《百鸟朝凤》也是导演吴天明拍给已然预知到要故去的自己看。
四、票房更具有崇高的意义么?
《百鸟朝凤》结局唢呐人被时代遗弃的荒凉景象,与现实中票房的惨淡出奇一致,源于《百鸟朝凤》并没有迎合将它遗弃的时代里的大多数,它并没有引用大数据拍电影,甚至没有编两个段子放在预告片里,连一个穿肚兜的女人都没有,对于大多数它是不具有诚意的。
所以《白鸟朝凤》注定是孤独的,它更像是导演与自己的对话,它像是一个人历经大半生,见证时代变迁,将内心中真实的感受吐露了出来,它不具有侵略性与引导性,而是将内心感触诚实的讲给了一些人。
电影的低票房恰恰体现出现实中传统情节没落的巨大真实,我们的地气是于传统的叛逆,而已与真实的地气越来越遥远。我们没有勇气没有能力去坦诚的接受传统价值的失落,我们更愿意在自我营造的氛围中肆意妄为的欢笑,欢笑,嘲讽,臆想,欢笑,嘲讽,臆想,但就是不愿面对一个巨大的失落的事实。
票房是一场葬礼,多与少于死者无意,于生者有意,它在暗示一些少数的仍有坚持的文艺工作者,是不是该考虑去做一个段子手,参与一场营造欢乐的游戏。
文章的标题有所保留,期初起的是,吴天明死了,方励跪了,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人们争先观影,仅仅是为失落的传统价值刷一份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