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改造升级,看着楼梯旁重新刷白的墙壁,突然想起原来这栋楼刚刚交房的时候,墙面也是雪白的,不知道那一天开始,楼梯口门禁坏了以后,墙面突然被贴了一张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我看着碍眼,随手把它撕了,几天后又冒出一张,我又撕了,后来时间一长,也撕不过来。便慢慢越来越多,有通下水道的,急开锁的,这些牛皮癣一般的小广告琳琅满目,看上去凌乱无比,让人烦不胜烦。
现在看着这重新清理干净被刷新的白墙,心想也许不知道此后的哪一天,墙面上又突然出现一个小广告,然后慢慢的在它周围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其它小广告,越来越多,重归旧模样。
这或许就是与当年大学课堂上老师讲的“破窗效应”是同一个道理。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向来整齐有序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把停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把车顶棚打开,结果没等他的记录设备安装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破坏者”,并且企图偷走这辆跑车。来来往往的人,都来光顾这辆车子,企图弄走一些车子上值钱的东西。最后,一位“破坏者终结者”在经过系统拆卸后,成功偷走了这辆跑车。
而放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尽管经过它的络绎不绝,但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很有趣了,菲利普·津巴多用锤子将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
政治学家詹姆斯·威尔逊和犯罪学家乔治·凯林基于这项实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犯罪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原因就在于这个破掉的窗户容易给别人带来一种示范性的纵容,很多犯罪案件的滋生都是这么形成的。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随之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起先原本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如果不及时修正,问题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继而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
由此,我们将这种“破窗效应”的原理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发现: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将导致“破窗效应”的出现,从而导致这种不良现象所带来的无限扩大。所以必须高度警觉一些看起来非常偶然和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反应迟钝视若无睹或者,纠正不力,就必然会造成不良现象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地发生。
首先,在公司管理中,比如员工上班迟到,偶尔一次也许不以为然,迟到次数一多,这个员工的迟到便成了习惯,由此,公司的其他人也认为,反正上班迟到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其他人开始效仿,公司的劳动纪律就完全被破坏了,这个公司就会变得散漫。所以在管理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及时处理日常管理中那些明显的和不明显的“破窗效应”的行为。
其次,在我们个人行为的自我管理中,其实也免不了有“破窗效应”的出现。例如我们平日里坚持的定期要做的事情,偶尔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坚持不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告诉自己,偶尔一次也没关系,岂知有了这一次便有下一次,于是一次次放过自己,最后这件事情做下来的结果就完全变样了。所以,在我们的日常中,也需要及时检讨自己是否出现“破窗效应”,当发现“破窗效应”的迹象一出现时,便要有意识的及时将它制止和纠正。
破窗一旦出现,如果不及时修补,就可能导致随之而来的千疮百孔。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千万不能纵容自己身上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不良习惯,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抓早抓小,这其实就是在修补已经出现的破窗户。
所以,有句话说:“自律的人最可怕。”一个人倘能做到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久而久之,自然会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