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轩在白公馆中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戴着一副眼镜,眼神中透着不凡的睿智和坚毅。
“九一八事变”之后,许晓轩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1940年4月,被叛徒出卖的许晓轩被捕,先在贵州的息烽集中营,后来转到白公馆。在49年11月27日的大屠杀中英勇就义。
在狱时,许晓轩跟狱主任周养浩最不对付,没那顺从,不屈不挠地与之作斗争。
叫他下保证不再越狱,许晓轩肯定不干;叫他在树上刻“先忧后乐”和“忠党爱国”,前者可以刻,后者宁愿割破手也不肯。
他要忠于的党,是中国共产党;他要爱的国,是新中国。
他曾多次带领难友策划越狱,被发现后,特务们给他上了重型镣铐,罚他在烈日下做苦工,关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地牢。
任怎样地严刑拷打,就是不低头。
狱中,许晓轩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带动其他难友学俄语。一次,他与罗世文用俄语交流,特务害怕他们交头接耳,悄悄去听,一句都听不懂,只得气哼哼地将其分开。
白公馆戒备森严,他与难友们策划越狱,谈何容易?
高大的围墙上,拉了严密的电网,更有站岗查哨的,想要大规模地集体越狱,不现实!
再三权衡之后,许晓轩不得不改变计划,化整为零,跑一个是一个,谁有机会谁就逃。
韩子栋是最有机会出逃的,他被安在白公馆的伙食堂打杂,常在看守的陪同下外出买菜。
许晓轩帮他出谋划策,设计出逃的路线方向及化装掩护的细节。
终于,在一次磁器口的买菜中,趁着看守打麻将的机会,平时看着疯疯癫癫的韩子栋成功逃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解放区。
一路的逃亡和躲避追捕,此时的韩子栋跟叫化子没啥区别。
陈然,是《挺进报》的主编。狱中,他常把在隔壁黄显声那听来的胜利消息写在纸条上,在狱中秘密传阅。
一次,许晓轩同另一个难友正在墙角看陈然的狱中“挺进报”,被看守抓住进行拷问:这传单是谁写的?
供出陈然当然不可能!不供出来总得拿人顶锅,在这紧急关头,许晓轩挺身而出,承认字条是自己写的!
“你哪来的消息?”敌人诧异,企图挖出消息来源。
“几天前放风时,你们办公室没人,我见门开着,从报纸上抄下的这条信息。”许晓轩冷笑着。
敌人怕了,责任在自己身上啊!这要传出去,是自己严重失职,岂不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命令不许再提此事!
《挺进报》一课,早些年的课本是有的,至少我读过。
随着老蒋的节节败退,狗急跳墙的他们将白公馆的革命志士一批批地拉到松林坡枪杀。枪声、口号声交织一片!
“许晓轩,你出来!”军统特务杨进兴高声喊道。
这一天终是来了。许晓轩从容地脱掉身上的厚上衣,披在另一个同志的身上,挥着手,跟牢房的战友一一道别。
在许晓轩的口号声中,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重庆的正式解放是1949年的11月30日,距胜利之日仅差三天。
狱中的许晓轩给哥哥和爱人写过书信,由狱友带出转交。
一晃三十三年过去。1982年,他的爱人姜绮华从上海回来,在白公馆摸着许晓轩的照片痛哭起来。
离家时气宇轩昂,再见面,已照片一张。
这个睿智从容的硬汉子,是《红岩》小说中许云峰的原型,也是当年白公馆革命志士的主心骨。
为国捐躯,英魂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