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肖会计办完了辞职手续。临走前,她找到白经理,按照她的说法,她对白经理可以放心的说说辞职的隐衷。
财务部空降一个总监并被公司授命“指导财务工作”后,肖会计虽然能领会于总的工作指令,执行起来也没什么技术问题,但财务部的岗位设置却让她的工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
于总碍于部门经理在前,不好伸手太长去审核帐表并签字;
部门负责人杜经理则表示自己绝不会对非由她本人指导做出的帐表进行审核和签字;
副经理杨出纳也说自己兼着出纳不能管会计的帐。
肖会计郁闷。自己是财务部薪资最低的,却在独自承担过多的执业责任。她心里堵了口气——拿钱时领导们举目皆是,凭什么签字时却无影无踪?左思右想这口气顺不下来,于是辞职。
肖会计认为杨出纳的业务能力有限,有限的能力因其元老级员工的身份承载了老板过多的信任,业务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了。杨出纳早在前年开始发生账款不符的情况,到现在个人贴现已有5万多,却依然在“把守重地”。
白经理听了肖会计这番话觉得可信度比较高,因为于总也曾跟她说过:杨出纳上报的现金数据经常出错,开发票大小写不符,不是偶尔,是经常,是几乎每次。并且出了错以后连一点愧疚感都没有。于总说,如果可以让他自己选,他是不会任用杨出纳的,即使当年是他向老板推荐了杨出纳,他也实在料不到杨出纳现在怎么变得这么“油”?
于总还说,杨出纳在工作时间离岗一般是拿起包就走,很少向杜经理或同事交代,偶尔交代,也只说是去办老板安排的事。杜经理即使不满也不好发作,终于,在一次与合作单位对账的工作中,频繁发生不是杜经理等她,就是她等杜经理的暗战,导致工作延误两个多月才完成。
白经理清楚,老板习惯越过部门经理直接调用部门成员。这种“单调”的副作用导致部门经理从主观上淡漠了对团队管理的指挥欲和责任感。杜经理就是一例。她是在肖会计之前辞职的。她在公司也有过热血沸腾的时期,但她的团队存在一个比她强势的队员屡屡挫伤甚至挫败她的领导权威,几次下来,心就寒了。
强势出纳和弱势会计的角色定位,也使肖会计工作起来如履薄冰。即使看到出纳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也不便说什么,说得好了那是默默在人家背后助力她又不是活雷锋,万一说得不好了又凭空得罪人,自己的业绩还要由人家来考核评价呢。
肖会计说她早上一到公司就先擦桌子烧开水,而杨出纳一般是岿坐不动。而且她最近在办公室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心堵以后,芝麻绿豆西瓜只要是个事儿就都过不去了。
白经理知道,公司确实有一些元老级的员工渐有推不动,打不痛,提不起,放不低的态势。她自己也是老员工,虽然自认为始终清醒着审时度势,可客观上呢?
她想起昨天参加的一个企业交流会,有人讲了个“八千万现象”,说的是私企发展到拥有八千万资产时,往往因突破不了管理的瓶颈走向颓败。
职场困境,辞职也许是明智之举,但选择坚守也未必是愚忠。
无非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