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脑海里浮现出这个想法,还是看到1岁宝宝被机上乘客拉到洗手间里管教的新闻时。当时我想,假如我在这趟航班上,我会怎么做?
如果我在宝宝附近,说不定我哄一哄、逗一逗,宝宝会开心地笑;建议她祖父母给她喝奶或者饮料,让坐飞机耳朵难受的反应也能减轻。跟她聊天,告诉她,阿姨家小哥哥小时候坐飞机的时候说耳朵打嗝了就会好了、不难受了。总之,我希望能够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正面案例
近期频繁出差。我喜欢挑靠近过道的座位。
这天,飞机起飞后不到十分钟,还处于爬升阶段,大家都还系紧安全带。
突然,我看到与我同一排、过道右侧中间座位的女生,弯下腰,低头找东西。
我以为她掉了蓝牙耳机或者别的小物品。结果她从脚下包里拽出一根线,插上自己的手机。线的另一端连着的,似乎是充电宝?但我记得是有在飞行途中禁止使用充电宝的规定,于是我拿起座位前面口袋里的安全须知提示,再次确认,果然是有。
不过,因为我们俩中间除了过道,还隔着一位男士,我不敢确定自己看清楚了。
而且,我探头往机舱前、后看去,空姐都系着安全带坐在座位上,这时候也不适合解开安全带去找空姐。
我想:等飞机平稳飞行后再说吧。接着困意袭来,就睡了过去。等我醒来,乘务员已经在发餐。我又扭头向右看了一眼,发现那位女生把充电宝连线手机都搁在小桌板上,而给她发餐的空姐、空少并没有提醒。
我一边纠结,要不要去跟乘务员说?会不会我自己看错了,那其实不是充电宝?还有,如果从我发现的那刻算起,她都至少充电半个小时了,可能发生坏事的概率很小,所以不说也没事?一边担心,万一呢?万一充电宝起火多可怕,我自己也会是直接受害者。
纠结完,还是决定直接行动。等推车过去,我起身去后舱的洗手间,顺便问离我最近的一位乘务员:“请问在飞机上可以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吗?” 他回答:“不行。”
我:“那我看到好像有乘客在使用,但你们发餐路过也没有管;我还以为这条规定改了。”
乘务员:“请问是哪位乘客?”
我:“40K的女士。但我可能没看清楚,需要你们再确认下,是不是在用充电宝。”
乘务员:“我马上去看看,谢谢您的提醒!”
我赶紧溜进了洗手间,似乎是躲避“告密”,深怕被发现一样。
等我墨迹完从洗手间出来,那位乘务员已经回来了。
他见我出来,又再次向我道谢:“谢谢您!那位乘客确实是在用充电宝,我们刚才疏忽了,对不起!”
我松了一口气,就跟他再聊两句:“用充电宝会有什么坏处?”
他说:“飞机上气压低,用锂电池充电宝可能会发热甚至自燃。”
我:“那还是不要用的好。”
反面案例
看着台风预警,于是放弃飞机选择坐8小时高铁。
我选了两人座靠过道的座位,为防止坐僵,经常起来溜达。
不巧,座位下的充电插座口特别松,电脑电源插头一插上就掉下来,必须得用手按着或者拿腿抵着才能充上电。
看后排有几排空座,我起身找到个插座好的座位,工作了大半天。等发完邮件,不需要再插电,乘客也陆续上车,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某站,我左边小姐姐下车了;上来一大姐。看上去她是没座位的,因为她在车厢里来回走了一圈,回来问我旁边是不是没人,得到没人的答复后,她就坐下了。
我坐了一会儿,看手机开热点后电量太低,就拿着手机充电线,走到车厢连接处洗手池边插座旁,快充了一二十分钟。等我回来,看到这位大姐把两个座位中间的扶手推上去,自己盘腿坐俩座位。
看我回来,她收了腿,我也没说什么。
但是等我在座位前面口袋里拿自己的水杯时才发现,这大姐居然把自己吃的零食袋子垃圾(撕开带油的)扔我这边座位口袋里。
之所以确定是她,因为前一个乘客下车时,我的水杯还好好的在口袋里,并没有被一堆垃圾挤着。
真是太过分了!我一边清理一边说:“这谁啊,素质这么低,往别人口袋里扔垃圾。”
大姐一声不吱。
后来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发现大姐又脱了鞋盘腿坐俩座位了。我无语,直接把中间扶手给拉下来了。
离到站还有20分钟,我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提前到车门口候着下车。
旅途漫漫,推己及人,做个好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