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外力的要求下,自发地做一件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这件事是一个自发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被外力强制去做的短期目标。
其次,如果你决心去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成,而不是随便玩玩。
总之,你想养成习惯,那就让习惯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你想培养技能,那就让技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目标.做成一件事的起点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想要改变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始的迷茫状态,那只需要做一件事: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
因为理想的生活不会主动到来,只有当我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能力和价值时,它才会跟随而来,我们只有掌握过硬的技能才能变得有本事,去做别人做不了的有用之事,才会更有价值,所以,此时的目标必然是培养一个具体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养成一两个习惯。
技能具备的属性
它必须有“价值”的---在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有用,为此,我们需要大量学习这个领域的薪知;
它应该是能“利他”的---能解决自己和他人的痛点或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极度的美,且受益的群体越大越好;
它最好是可“复制”的---复制属性可以让我们有机会获取大量的正反馈,同时拥有人生的无限可能;
它往往是要“跨界”的---通过与其他技能进行复合,或取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把目标写下来,写清楚它是什么,以及它的意义和关联,先有一个目标,然后以此开始行动。
只选择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寻找人生目标:我做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后会让其他事情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
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真正的触动”培养方法,做中想,在想中做,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所有的好处和理由都清晰化,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强化,最后固话为自己内在的驱动力,这些理由越清晰,越具体,越多难,我们行动力就越内在,越强大,越持续,别人想扑都扑不灭。
思考
时常提醒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潜能大师托尼.罗宾斯说过:人的驱动力分为两种:逃避痛苦和追逐快乐。
试错
真正的人生目标往往不是一开始就能找得到的,它通常需要我们经历一个试错的过程。
苍蝇:让自己尽情的试错,这样才有机会找到“出口,一旦找到“出口”再主动调成“蜜蜂模式”
蜜蜂:全力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判断是否找到目标:价值,利他,复制,跨界,刚需,触动。
一定要去实践,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周期.如何保持耐心、不焦虑
“七年就是一辈子”36岁开始写作,力量太强大
一是:它能让人彻底告别焦虑,不再急于求成。
静心阅读每一本书,不再追求数量,我不再追求速度。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主动降低心理期待,告诉自己能忍耐暂时进步缓慢。
二是:它能让人聚焦目标并拥有真正的成果
早起、冥想、阅读、跑步
三是:它能够让人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七年就是一辈子”犹如一个时钟,到点了它就会提醒我们更换赛道,走出舒适圈,去接受新的挑战,不断探索新领域,学习新事物,这样我们可以让自己大脑的神经始终保持活力,不会陷入“一劳永逸”的状态,拥有从容心态。
任正非43岁才创立华为,俞敏洪28岁被迫离开北大,后创立新东方
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就会发现人生其实还有很多的机会,及时错过了,还有“好几辈子”可以重来,根本无需紧张。花7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比碌碌无为地继续过上几十年更明智,所以千万不要在明明还很早的时候就产生战略误判,这真的会让自己错过理想的人生。
坚持写作、刻意练习
方法:确保不会白白付出
刻意练习的核心是在舒适区边缘不断拓展自己,花大量时间对作品(产品)进行持续的修改和打磨。
策论.确保付出有所收获
无论目标、周期还是方法,最终它们都能指向同一处,产出深度价值,即制定有产出的目标,保持耐心去积累价值,在舒适区边缘打磨价值,如此,我们方有机会参与价值交换。
最关键的还是我们的行动,所以剩下的就交给你和时间,愿你从此获得新的起点和里程热碑,也愿你从此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