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二天

今读《传习录》第二天,对先生有了大体的了解,对先生生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徐爱向阳明先生请教〞知行合一〞之训,对“知行合一”有了新的认识。以前认为知晓了道理或者原理并身体力行的去做才叫做“知行合一”。这样理解就把知和行分开了,分开的知和行并不是先生所说的知行。如果这样去理解,就不只是浮浅了,而是根本没有领悟“知行合一”的道理。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是知的外在表现,有了知,行就自然存在;行有所体现就知道知的存在,这就是知行合一。“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是先生对知行合一最形象的解释。就像初生婴儿的本能,其行不加思索,依固有的知而行,所以知而无行并非真知,随意而行并非真行。

徐爱与先生探讨“止至善”与“格物”的关系,明白了格物就是为了达到“止至善”,精一、博约、尽心都是为了达到“止至善”而下的功夫。在此过程中并非格物了就能达到“止至善”的境界。先生将格物的过程和达到相应的不同的境界进行了讲解:“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遵循这样一个学习进程才能达到“止至善”的境地。不同境地的人,思想格局就不同,只有达到尽心才会会克服私心恢复天理达到致良知。

先生将博文当作是约礼的功夫,这应该是要在万事万物上广泛的学习以存养天理。

先生讲“心”,心只有一个,要么为道心,没有染上任何的私心杂念即本心,要么为人心即被私欲限制了的心。二者不可能并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古代人把知和行分开说,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知和行的含义,而不是让我们把知和行分开,知...
    贇贇的政阅读 285评论 0 4
  • 今天继续“啃”读《传习录》之徐爱录。 用“啃”字确为深切体会。除了文言式表述的晦涩,更重要还是自己在国学学...
    真zhen阅读 567评论 2 3
  • 炎热的大暑之日,拥着学修们的鼓励和支持,基本完成了今天的阅读。 开篇“止至善”,意思是说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阳明先...
    沐一儿阅读 244评论 0 3
  • 第一次在群里和很多人一起共读一本书,有计划有步骤,经过第一天的局促惶恐,看过大家的体会心得,茫然的心有所方向...
    jing2006阅读 577评论 0 4
  • 本文讲的是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处理流程。 一般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只要马上打电话给自己的保险公司就可以...
    Sunny的小猪窝阅读 2,5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