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暑假又回到了老家,这里和去年一样,大多不过又添了几处建筑,这个小镇在一点一点地改变。
我的家离小学很近,从小去上学就只需要走几步路就到了,这也使学校基本上承载了我的童年。我有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两个是老师的女儿,还有一个是副校长的孙女,我们都有一个弟弟,他们也经常在一起玩。
我们放假的时候经常在学校玩:我们玩躲猫猫,藏尽了学校的每个角落;我们还做假假饭,学校的沙坑就是我们的厨房,而学校里的各种花草就是我们的原料。(那时候真的挺皮的,什么花都摘,真是印证了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呀!)。春天,学校的柳树发芽生长的时候,我们还弄了一些柳枝条来绑在那种有四根铁杆支撑的老式的篮球框下,依次排着队荡秋千;夏天,我们喜欢卷起裤脚在学校的水库旁边的一条特别干净的小水沟玩水,因为是山泉,所以特别地凉爽,一玩就是一下午;秋天,学校有两颗很大的梧桐树,树干两个人都抱不住,它会掉很多的叶子,我们会去捡那些落叶,然后只留下树叶的树茎,我们就用两根树茎交叉的方式来拔河,看谁的树茎先断就输了;冬天,有一两次下了很大的雪,花坛都被雪覆盖了,树也是,我们当然没有错过这么好的打雪仗的机会,我们嬉戏追逐,那时候的我们觉得冬天很温暖。反正学校的各个角落和各种物件没有不被我们玩过的,所以对于学校的记忆再清晰不过了。
可是,现在的小学完全变了。那两颗很大的梧桐树被砍了,操场也变了,沙坑也不在了,从幼稚园到三年级的教室都改建了,虽然只有一座教学楼和两座宿舍没有改建,但是它们也被粉刷了好几层,给人一种新建筑的既视感。童年的记忆就只有在脑海里重拾了,不能在客观物质上重温了。所谓感物伤怀,小学变了以后,我也没再进去过,因为我看它的每一瞬间都在回忆旧时的模样,对眼前的场景感到无比惋惜和难过。
童年的小伙伴也有很多年没有见了,甚至有长达8年的。她们基本上都没有回来了,由于各种不定的因素,我们有彼此的联系方式,但是并不经常联系。什么都在发生改变,时光是如此,岁月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