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於1938年。照片中右邊的小男孩兒,那天剛好滿9歲(按照中國的老說法,虛歲10歲了)。父親決定與這個迎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10年的長子拍一張父子的合影。拍照的地點當然選擇上海灘有名的王開照相館。
臨出門的時候,5歲的弟弟聽說父親和大哥要去南京路照相館,立刻鬧著一起去,父親不同意,小男孩兒向父親求情說:帶上弟弟吧,我願意和弟弟一起拍照。這也是他70多年的人生歲月裡不變的習慣——可以與人分享的,絕不獨佔。
照片上的小男孩兒,規規矩矩的站在父親身邊,三七開的小分頭梳理得油光鋥亮。他的表情和眼神裡,沒有一絲在鏡頭前的拘謹或亢奮,有的是超越年齡的可以面對一切的淡定和自然。
這樣一絲不亂的髮型,這樣安靜儒雅的氣質,一輩子都沒有變過。所以,幾十年以後,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看著父親用他雖然蒼老卻白皙乾淨的手指輕輕滑過自己10歲時光滑的額頭,我知道乾淨和淡定的氣質,來源於少年時代喜悦而明亮的生活。
我的童年,父親被從上海下放到天津,父子不能經常相聚,但父親給我留下了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事情的起源是一粒沙子飄進我的眼睛裡,4、5歲的我只會邊揉眼睛邊喊疼。外公抓住我的小手,制止我用手去揉眼睛;外婆找來滴眼液,但是我眼睛都不能睜開,藥水怎麼滴得進去呢?
那粒沙子在我的眼睛裡轉來轉去,又疼又癢,手又被外公拉住,不能去揉……我開始暴躁起來,跺著腳大喊大叫。
這時候,父親從遠遠的地方走過來,一句話沒說,從外公手裡攬過我,一隻手輕輕的提起我的眼瞼,迅速地用舌尖在我的眼睛裡一舔,我只覺得眼睛裡一熱,一切就平靜了…..那種從無助的折磨裡被瞬間解救的幸福感,讓我邊流著眼淚邊笑出聲來。
生活中經常有一些時候,就像一粒沙子忽然飄進眼睛裡,無助甚至焦躁,但只要那個瞬間一熱的感受重現,內心的平靜就油然而生。
記得一位大師曾說:修行不是要到達什麼地方,而是與存在同頻。父親用“同頻”詮釋了沉默的父愛。
92年到02年這十年間,因為公司業務的需要,我一年中大概有三、四個月在上海,與父親一起住在上海肇嘉浜路的興南花苑。
父親時任上海財經大學對外貿易的教授,對外貿易也是我公司的一部分業務。可是,除非我遇到問題需要他答疑解惑,否則,父親從來不會過問我的生意或對我指手畫腳。
閒時,我們一起坐在露臺上品茶聊天,父親給我講他小時候從我爺爺那裡聽到的一些老上海生意場上的故事;忙時,我回家就一頭紮進書房裡,幾天跟父親說不上一句話,他就不緊不慢的生活在自己的節奏裡,看書、喝茶、跟我的兒子玩耍。
他從來不需要我拿出時間精力去揣摩他的心思、照顧他的好惡;我開心了,邀他一起喝一杯,他就跟我一起喝酒聊天;我不開心了,也邀他一起喝一杯,他就與我相對而坐,默默的喝酒,不問緣由;他可以像空氣一樣隱形,卻讓我知道他一直都在,就像小時候眼睛裡飄進沙子的時候,向我大步走來……
父親就是與存在同頻的人。他從來不需要別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所以,他永遠都在。
一生中僅有的一次例外,發生在2003年初。那天,父親鄭重的交給我一封信,洋洋灑灑數千字,為人、持家、交友、經商的種種禁忌和期待,娓娓道來。這是父親一生裡對我的唯一的一次“訓導”,也是最後一次。
半年以後,父親離開了我。
應時時不忘:
1. 家和萬事興;2. 大事不糊塗;3. 居功不傲;4. 對人不驕、不傲,平易近人;5. 業精於勤;6. 儉則興,奢則衰
若能做到則可收立於不敗之地、無往而不利之效。
原來父親的目光,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但是他沒有以愛的名義綁架我的人生,他視我為一個獨立的生命,而不是他今生的作品。
生命的非凡,來自于體驗的深遠。這是父親一生的經歷留給他的智慧。於是,他用沉默,尊重我體驗生命的權利。這是我到這個年齡才讀懂的父愛。
父親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這也是他留給我的最大的一筆財富。翻開父親讀過無數遍的經典,看著他感慨之處的筆記,我們父子便在另一個時空裡又在一起了。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
不負天子,不負生民,不負所學,君子所以用世。
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
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後知平日之心忙。
閉戶,然後知平日之交濫。
寡欲,然後知平日之病多。
近情,然後知平日之念刻。
智者六不
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
不求無媚無諂,不執可圓可方,
不貪即是富貴,不苟何懼公堂。
與我在一起的時候,他把屬於我的空間都留給了我;他離開十五年了,我心裡屬於他的空間卻越來越多。以至於有時候母親會說,我越來越像我父親。
死亡不是永久的分別,忘記才是。
關注雷蒙叔叔,
守護永恆的愛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