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卜斯说:小人物必须沉默。他说因为生活把他赶入了诗人里尔克“温暖的、和蔼而多情的关怀”这“为他防护的境地”。他又说: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十封信,为了理解里尔克所生活所创造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天和明天所创造的世界是重要的,为了今日和明天许多生长者和完成者也是重要的。接下来他感慨: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说话的地方,小人物必须沉默。卡卜斯以他独有的方式表达着他对大诗人里尔克的推崇和敬爱。这样的爱戴似乎把对方当作神一般的存在呀!初读此书的人会不免好奇起来的吧:里尔克是个怎样的人?他们都在信函里聊到了哪些东西?这样的通信为何会给卡卜斯如此大的影响呢?
阿信老师建议读这本书要参读里尔克的诗。琢磨着信老师说得在理,这样应该会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一些言辞吧。这几天,读了差不多十几首里尔克的诗。摘录了一些在笔记本上,写的时候就很欢喜。读诗确实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尤其是在临近期末考的时候。今晚继续读诗人的第二封信,此时的诗人被一种流行性感冒类的衰弱所困扰着,做什么事都没有力气。这封信确实写得太短了,看着有点不过瘾啊!不过,也正是在这封信里,里尔克写下了那句被无数人热爱的金句。
“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的孤单。”
此时,或许还可以吟起里尔克的这首“但有谁了解我们?不是树,也不是星”金句的要义自不必多言,那这首小诗在说什么呢?什么是远方?远方有什么?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远方很遥远,我还能知道的是远方可以将我的所思表达,最最确定的当然是我对远方的热忱和敬仰。
接下来里尔克先生谈了两件事,第一是“暗嘲”:你不要被让你被它支配,尤其是在创造力贫乏的时刻。解释中说有译者把它译作“反讽”。好吧!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此处就是大诗人给年轻诗人传授写诗秘籍;其二推荐了两部书。一部是丹麦伟大诗人雅阔布生的书,另外一部唤作《圣经》,近年来其实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倒有点浓厚起来,许是身边基督徒朋友渐多的缘故。不过目前为止还是个唯物主义者,毕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背得太多了。对了,里尔克荐书之余还特别叮嘱:学你以为值得学的事物,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爱它们。
最后推荐了两位创作大师,一位是丹麦小说家因为我不打算成为诗人,就没有关注他的名字,匆匆一瞥就此别过。另一位记得是法国雕塑家罗丹,印象深刻是因为从前经常在作文里抄录: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哈哈哈!成为一个诗人真是不容易啊!不知道里尔克提及的创作本质会不会是那个断臂维纳斯的故事……
里尔克没说。
真遗憾!
我真想听他讲故事。
想起另外一句,有点……
人会像大海沙滩上的一张脸,
被轻轻地抹掉。
——福柯《词与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