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普吉岛溺亡事件给人们带来得了惨痛的教训。随着暑期的到来,防溺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重点的安全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子和电视、手机等互联网向家长和学生普及防溺水教育。尽管花了很大力气普及防溺水教育,但学生的溺水事故还是频频发生,据广州警方通报,今年4-5月份,广州市公安接到19宗溺水死亡事故警情,其中15人死亡。如何才能有效的普及防溺水教育,最大程度的减少溺水带来的伤亡事故呢?
在防溺水教育方面有关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也是下了很大力气的,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事故,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正规的游泳场所无法满足人们的游泳需求。尽管广州市开放的游泳场馆数量日益增加,但公共泳池一到暑假都挤满了人,无法满足市民的游泳需求。而广州市水域多,导致很多青少年到没有安全保障的江河等野外水域进行野游,容易引发溺水事故;二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的游泳安全教育不足。尽管学校很重视防溺水教育,学校再三苦口婆心的向家长和学生强调游泳安全的重要性,但由于仅停留在纸面和视频等的单调的教育,缺少实操性、体验性的游泳安全教育,因此无法引起学生和家长的真正重视。
根据脑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人的学习只有在场景下应用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项技能。比如目前的消防安全教育,除了向学生讲授消防安全要点外,还要通过消防安全演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灾难到来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掌握逃生技能,否则单靠老师的授课时无法真正在实操中掌握的。
而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的直觉思维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恐惧心理总是依赖于直觉。以交通事故为例,由于人们受到媒体和报纸上报道飞机失事的场面恐惧的影响,人们往往对飞行的恐惧大于驾驶汽车。事实上,飞行的安全程度远大于驾驶汽车。这就是直觉思维的力量。因此除非人们亲身经历或者体验到溺水的危险性,对于看似平静的水面紧靠宣传是无法触动人们对于防溺水的重视。
我们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普及防溺水教育的。以荷兰为例,学习游泳是荷兰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这与荷兰的地势有关。荷兰被称为低地之国,全国有 1/4 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最低处要比海平面低6.7 米。荷兰 1/3 的土地高出海平面仅有 1 米。由于地势低,时刻面临着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所以“荷兰人把海洋看做最大的敌人,把游泳视为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荷兰的小学生从 3 年级就开始学习游泳,每周专门有 2 个小时的游泳课。学校都有游泳池,这些游泳池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设计建造,池水定期进行更换和消毒,安全卫生。老师在游泳池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学生学会基本的游泳本领之后,老师会带领他们到河流里进行实战。到五年级时,荷兰的小学生要参加游泳考试,通过者获得游泳证书。一般来说,经过长达 3 年的游泳系统训练,荷兰小学生都可以拿到游泳证书。
日本也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他们对于游泳教育也是从娃娃抓起。日本人把小学生游泳教育当成提高学生生存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他们在水中学习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必修课程。例如,他们有一项技能是“着衣游”,就是模拟在穿着衣服的情况下落水的自救。
受国情的影响,广州市的学生像上述两个发达国家接受全民的游泳教育目前来说是很困难,但我们可以像他们借鉴防溺水教育的先进之处。一是在防溺水课程中加入实操性体验。模拟穿衣服不慎落水如何自救,自己又是如何正确的救助落水的同伴(很多溺水者往往是不正确的救人而溺亡);二是增加对各种水域的安全教育。通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各种不同水域的特点以及危险性;三是普及游泳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开始进行游泳教育,通过掌握游泳基本技能、游泳生存技能以及游泳安全意识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游泳生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