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停下来静心读完过一整本书了?"
或者你可以试着回忆,上一次一气呵成通宵达旦读完一整本书时的畅快感觉。那种完全沉浸在书中,暂时逃离现实的世界,那段纯粹的只属于自己的时光,在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更显得尤为珍贵。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那些不同的声音,像不同方向的风,只是将你变成一株摇摆不定的草。它们会一会儿让你向左,一会儿让你向右。一会儿让你向前,一会儿让你向后。你感觉自己一直在走,其实你在原地,并没有移步。
"你有没有计算过
你的一天中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多少?"
曾经有一段时间,刷朋友圈一度占用我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别人生活的同时抱怨着自己的生活。时间就在羡慕与抱怨的情绪中悄然流逝,接着就是一阵莫名的失落与空虚……
直到某一天我开始意识到:朋友圈有毒,我需要节制。
我开始节制自己看朋友圈的时间和频次,比如跟小朋友呆在一起的时候绝对不主动拿起手机,比如把刷朋友圈的时间放在每晚临睡前或者每天清晨醒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猜怎么着?刷朋友圈这件每天习以为常的事开始变得让人充满期待,最近一段时间刷朋友圈居然变成了我的起床神器。如今,每天清晨叫醒我的早已不是闹钟,更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睁眼拿起手机刷一遍「朋友圈」。
当一件事情变得习以为常,慢慢的就会失去原有的色彩,变得单调无趣 。而当一件事情开始让人充满期待,魔法就会赋予它全新的意义。
我们拥有的时间,亦是如此。
「碎片化」信息时代,时间成为「奢侈品」。
爱马仕总裁 - 克里斯蒂安 . 布朗卡特对奢侈的定义:为学拿出时间来好好做事情,拥有自己当下的时间,分享自己宝贵的时间,或者把时间留给自己,并真实地考虑时间能给一件东西带来的,一如它赋予每个人的命运,那是一种浓度、一种机会、一种价值, 如此才能开始为奢侈下定义。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件叫做时间的奢侈品,就看你如何享用它。
「01」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互联网时代,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在刷新,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难以保留持久的兴趣。“信息噪音”正在悄无声息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干扰我们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判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我们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采同在他的《精进》里是这样解释的: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如此看来,“刷朋友圈”能满足当下我们窥探别人生活带来的好奇满足感,但是长远看来没有实际意义,对我来说它甚至还会给我带来负面情绪,那“刷朋友圈”对我来说就是“低(负)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所以我需要节制。
关于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做,Ling°的标准很简单。
「金钱」-我需要自由,而金钱是实现它的唯一标准。
「肉体」-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努力不一定有收获,锻炼身体除外。
「灵魂」-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肉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我们应该多做「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物质和外在能给人的快乐是有限的
而解锁一项新技能,学习一样新东西
带给我们的却是要强烈得多的快乐
「Ling°时间/事件清单」
. 留出时间独处。
. 专注一项工作。
. 享受一堂瑜伽课。
. 学习一项新技能。
. 阅读一本经典。
. 计划一次旅行。
……
「02」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你可能进入了「时间管理」的误区
分享一个关于热水器的故事。
S姐是个时间控,她的日程总是被各种大小事情安排得很满,以至于健身这件事在她心里盘算了许久,却一直没能挤进她的日程。有个星期三的晚上,她出门办了点事,回家时发现家里的热水器坏了,地下室已经被水淹了,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就知道这可怕的事会造成很大破坏,淹得一塌糊涂。那天晚上她独自一人面临了这场突发性灾难。第二天她找来了水管工,又隔一天,她找来专业清理团队处理损坏的地毯,这些都记录在她的时间日志上,占用了她那一周七小时。七小时,那就是每天多出了一小时。但我相信如果那一周开始时问她:你能挤出七小时进行健身吗?她会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说:“没时间,我最近太忙了”。可是当家里地下室被水淹没,她不得不因此挤出七小时,她挤出了这七个小时。
这像我们证明了时间的弹性是很强的,我们无法创造出更多时间,但时间会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用时间来做什么。所以时间管理的关键,就是对待重要的事,像对待坏掉的热水器一样。
为什么有的人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生活上还能过得有滋有味?事业与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生活中的一天是用无数纠缠不清的节奏谱写的,有谁能按照它的真正节奏哪怕活上一天?
认识这个问题,未必需要找到它的答案,只须知道,浪费的每一分钟都不复再来。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
时间总是有的,就算我们再忙,还是有时间做重要的事,而当我们关注重要的事情时,我们就能用我们拥有的时间打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Ling°“慢”生活」
. 陪孩子嗨玩一整天。
. 约老公打球散步回家。
. 享受一贴面膜时间。
. 找一天睡到自然醒。
. 在阳光下小睡片刻。
. 享受一下午阅读时间。
. 用镜头观察记录生活。
......
“我没时间”通常意味着“这事不重要”,那在你心里如何评判“重要”与“不重要”的标准呢?
「03」
你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信息时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是让时间成为奢侈品的关键。
百度词条上关于「知识体系」的解释如下: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
世界越来越膨胀,各种付费知识平台和学习资源层出不穷,碎片化信息大爆炸时代,你必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今天层出不穷的新知,避免在知识大爆炸年代手足无措。
我们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的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就像玩一个开放的拼图游戏。首先你得搞清楚自己手中有哪几块拼板,你还要构想出未来这副图可能的图案,然后你要从周围或者远处的拼板中做出选择,挑选出那些既能与你原有拼板相连接又符合你的构想的拼板。当这些新的拼板与旧的拼板结合在一起并逐渐构成一个更完整的图案时,你的知识体系就会形成。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
我们大脑需要『断舍离』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1.只搜集有用的拼板。
2.精简你现有的拼板。
3.定期思考,去繁就简。
4.对现有拼板进行重新排序,寻找更多可能。
5.总结输出,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Ling°思维“断舍离”」
. 集中专注于某个领域。
. 精简关注的公众号。
. 定期思考,屏蔽外界纷扰。
. 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 定期输出,形成体系。
……
「Ending」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时光飞逝,如一名携带紧急讯息的邮差。
但那只不过是我们的比喻。
人物是杜撰的,匆忙是假装的,
传递的也不是人的讯息。
–辛波斯卡《一粒沙看世界》
愿我们都能善待时间,让它成为你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