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学,是在自我滋养,也可以是疗愈他人。《蛤蜕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听书名像是童书,其实是一本非常专业,写给成年人的心灵疗愈书。
它将心理学知识巧妙融入故事情节中,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跟着给蟆先生一起,探寻情绪的根源、体验咨询的细节,完成一场自我的疗愈。
改变的唯一前提是认识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当蛤蟆先生第二次坐在咨询室里,苍鹭开门见山道:““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不假思索地回应:“挺好的,感谢你。”
尽管他并不好,但习惯告诉他应该这么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呢?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大人灌输了这样的观点:表现悲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是无能懦弱的表现,是会被嫌弃和反烦的。所以,我们学会了欺骑自己,隐瞒自己的真实情绪,好像只有这么做,大人才会开心,我们就不会受伤。
所以,苍鹭紧接着让蛤蟆先生描述现在真实的感觉时,他一时半会儿也弄不清自己有什么情绪。他从没有对自我分析感兴趣过,所以还真不知道该怎样描述内心的状态。
当蛤蟆说”我就是一个不会生气的人”的时候。苍鹭识破了他为自己编织的假象。蛤蟆意识到,他不是不会生气,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生气。当蛤蟆说“我很好”的时候,苍鹜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悲伤伤与绝望,他不断追问蛤蟆的真实感觉,因为真实才是了解内心世界的入口。
当蛤蟆责怪身边的人如何误解,让他伤心的时候,苍鹭点破了他最大的谎言: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
改善情绪的第一步正是认识你自己,分清你内心的真实情绪。
为了让蛤蟆先生的情绪量化可见,苍鹭使出了“情感温度计”的方法。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10,表示非常愉悦。
蛤蟆先生第一次给自己打了1-2分,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他给自己的打分越来越高。
这种打分机制不是考试,不用刻意在乎分数本身,只需将内心的感受真实呈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作出调整。
蛤蟆先生完成第一次咨询,离开的时候问了苍鹭一句:“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回答:“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也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但一切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你。”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